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

ID:51843670

大小:837.1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专业名称:内科学研究生:刘娟导师:吴立荣教授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住院AMI患者110例,通过心电图、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记录每位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按是否发现心律失常,将发现心律失常组定为心律失常组,未发现心律失常组定位非心律失常组,统计AMI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hypertension,HTN)、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高脂血症(h

2、yperlipoidemia,HL)、吸烟史、就诊时间,心梗类型]、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再灌注治疗方式[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vention,PCI)]和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blocker,ARB)、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βB)、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资料,先进行

3、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方程,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11年住院AMI患者110例,心律失常组(52例(47.3%),非心律失常组58例(52.7%),将全部变量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衰、心源性休克、未服用ACEI/ARB类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AMI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5.899,95%CI:2.022-17.207)、心力衰竭(OR=10.820,95%CI:2.9

4、99-39.038)、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0.050,95%CI:0.013-0.197)为AMI并发心律失常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是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于这类患者具有保护效应。【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前言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动态特异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病,因其病死率、

5、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心[1、2]肌梗死,因其失去劳动能力者更多。心律失常是AMI常见的临床表现,也可以是AMI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75%~95%,多发生在起病1~2周,而以24h内最多。在AMI死亡患者中约50%患[4]者死于发病后1h,死亡原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有报道称20%以[5]上AMI有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发生。由AMI引起的心脏猝死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能密切监测AMI病人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及早开通

6、梗死相关动脉是挽救生命、降低再梗死率、减少心肌再缺血事件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住院AMI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并发症、治疗手段等指标,以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AMI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MI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住院AMI患者110例,其中男80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2.67:1;年龄26-90[平均(65.07±12.84)]岁。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6]确诊AMI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两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

7、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心律失常为心电图、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证实的存在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至少1种类型心律失常。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如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心包炎、急腹症等引起的胸痛、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或心电图改变。1.3方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住院AMI患者11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心电图、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记录每位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按是否发现心律失常,将发现心律失常组定为心律失常

8、组,未发现心律失常组定为非心律失常组,统计两组AMI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