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

ID:52348805

大小:13.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_第1页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_第2页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_第3页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_第4页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年黄州】 千年黄州歌曲.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千年黄州】千年黄州歌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湖北黄冈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学习、研究、传承好黄冈历史文化,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黄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黄州历史文化波澜壮阔  “黄州”,不是指现在黄州区的黄州,而是古代的黄州府,指蕲黄合一以后的黄州以及蕲黄并治时期的蕲州和黄州,甚至还包括已通过行政区划变更出去的一部分。笔者认为,黄州的历史可概括

2、为“两属十归、两州分合、四戏两祖、八进两出、千六名人、六千遗址、十六大战、十六城池”。  “两属”,是指黄冈文化的双重属性。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因此古代文化具有扩张性和延展性,这与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媒体、通信而一体化和趋同化不同。我国古代分为九州,九州中的荆州和扬州将黄州一分为二,以巴河为界,巴河以西属于荆州,巴河以东属于扬州。春秋战国时期,黄冈处于吴头楚尾,吴国和楚国的边界大体上也以巴河为界。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在这里此消彼长、互相融合,因而黄冈的文化便有了两重性。作为我国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苏秉琦认

3、为:“鄂东地区是古代东西南北文化荟萃之地,不仅因为黄冈地处长江中游,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水乳交融,而且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也在这里交汇。”这表明,黄冈文化不仅具有“东西两重性”,而且具有“南北两重性”。“东西两重性”是指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交汇;“南北两重性”是指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融合。这是研究、分析和看待黄冈文化的一个基点。  “十归”,是指在古时国家分裂时期,黄州曾归属于10个国家。春秋战国时期,越、楚交替控制黄州地域。春秋中期以前,黄州地域以越为主体;春秋中期以后,黄州地域逐渐以楚为主体。三国时期,黄州处于

4、吴国和魏国的交界地,或属吴或属魏,动荡不定、归属不定、边界不定。  南北朝时期,黄州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南北两朝对峙时,其分界线就在大别山一带。南朝的宋、齐、梁时期,黄州属于南朝,到陈朝时,黄州归属于北周。北周大象元年,黄州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北周将南司州(今黄陂)改名为黄州,将罗州改名为蕲州,蕲州和黄州同时得名,至今已1432年。  五代十国时期,黄州先属于“十国”里的南唐,后南唐战败,将黄州割让给后周,黄州就归属“五代”里的后周。  南宋时期,黄州属南宋,后金、元大举南下,黄州被金和元占领。    “两州

5、分合”,是指黄冈历史上曾发生的两次重大行政区划变更,即“蕲黄并治”和“蕲黄合一”。隋开皇三年,朝廷鉴于南北朝州、郡、县3级制有名无实,为了便于统一和管理,在鄂东地域只设蕲州和黄州两个州,其余诸郡尽废,这样就形成了蕲黄并治的格局。明洪武十一年,蕲黄合一,蕲州和黄州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蕲、黄两州州府所在地先后经历过重大变迁。蕲州的前身罗州城位于现在漕河镇境内的蕲水与京九铁路的交汇处。公元1262年,罗州城被蒙军攻克,被迫迁至江边建蕲州城。黄州经历的变迁更多,最开始黄州是在黄陂的南司州,后迁至麻城的衡州城、新洲的南

6、安城,再到禹王城,之后又迁至黄州宋城,最后迁至明代修建的黄州城。  蕲黄并治历经795年;蕲黄合一历经633年。蕲州在沿江平原,物产丰富,是上等州。黄州比较贫穷,是下等州。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曾大发感慨:“黄州真在井底。”新中国成立后,黄冈地区的范围曾经很大。1953年,黄冈下辖14个县;1958年,大冶划归黄石;1965年,阳新划入咸宁,后又属黄石;1983年,新洲属武汉;1983年,鄂城县设立地级鄂州市。目前,蕲黄合一的整体区域地形就如同一把折叠扇,黄州在扇把上,县市区分布在扇面上。以黄州为圆点,以距黄州最远

7、的一个地方为半径画一个圆,其他3个离黄州最远的点都在圆弧上。  “四戏”,是指楚剧、汉剧、京剧和黄梅戏。这4种戏的源头都在黄冈,形成了“四戏同源”的独特文化景观。众所周知,黄梅戏发源于黄冈,但要说楚剧、汉剧和京剧也发源于黄冈,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此,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发源于黄冈的一些戏曲元素和遗传基因。  黄冈人在生产生活中,如插秧、薅草、采茶时,形成了插秧歌、薅草歌和采茶调等一些最原始的音乐素材,其基本元素有3个:第一个是“哦呵腔”,也称“鸡鸣歌”。哦呵腔主要分布在浠水县一带,后来逐渐传播到鄂东地区。第二个

8、是二黄。二黄腔是戏曲的基本元素,虽然关于二黄的来源地学术上有不同的说法,但专家最认同且引用最为广泛的是黄冈、黄陂。黄冈、黄陂就是古代的鄂东地区。第三个是“采茶调”,它是黄梅戏的原始素材。  在此基础上,笔者发现了“四戏同源”的4个数学等式:哦呵腔+黄陂孝感方言及音乐=楚剧;二黄+西皮=汉剧;汉调+徽调=京剧;黄梅采茶调+安庆方言及民间艺术=黄梅戏。楚剧、汉剧、黄梅戏中,黄冈的元素、遗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