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

ID:524310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_第1页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_第2页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_第3页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_第4页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手术切口,规范手术操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虽在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表

2、现,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1]。被称为良性病变恶性行为。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盆腔外较为少见,而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则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发生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逐年增加[2-5]。本文总结分析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了解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现作如下报道。5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5月至20

3、12年12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例,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9岁,均为剖宫产术后,发病为术后1~7年,其中13例为腹壁横切口,3例为腹壁纵切口(其中1例有两次剖宫产史)。16例患者剖宫产术前均无妇科特殊病史。均经病理诊断证实。1.2临床表现16例患者均有腹壁切口处包块,包块在月经期疼痛明显,月经后可缓解,且经期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经期肿块增大,质硬,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检查切口皮下可触及触痛结节,质地较硬,形态多不规则。辅助检查:腹部彩色B超检查提示为腹壁内低回声包块。1.3治疗方法本文所

4、有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6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前通过超声检查确定病灶的位置及深度,术中仔细探查并在病灶周围1~2cm电刀逐步切除病灶,要保证病灶的完整切除,并尽可能避免残留较小的病灶。术中发现包块多位于皮下组织,直径约2~5cm,其中1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切除部分腹膜。病灶切面为较硬的纤维组织,呈灰白色、褐色或棕色。手术选择在月经期刚结束,结节增大时手术。关于术后是否必须服药,以及如何服药以巩固疗效,文献报道不一,本组病例均未服药。51.4随访术后随访3~48个月均无复发。2讨

5、论2.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有关,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月经期急性盆腔手术后均有发生的报道[1-4]。表明其发生与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有关。本组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可能导致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素有:剖宫产术中多次擦拭宫腔,徒手剥离胎盘,未注意保护切口,手术结束时未彻底清洗创面;用缝子宫后多余的缝线缝合腹膜、筋膜及皮下组织等;2.2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6、及治疗本组患者全部确诊。其诊断主要依据腹部手术后典型的临床表现,抓住切口疼痛及切口下结节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这一特点,借助腹部彩色B超检查协助诊断。此病的诊断有其自身特点,必须与腹壁纤维瘤、皮下脂肪瘤、腹壁血肿机化、皮脂腺囊肿、切口疝、缝线肉芽肿、腹壁切口下脓肿及切口内异物等相鉴别。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5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故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尽早手术切除局部病灶,因药物很难渗透到局部,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术前通过超声检查确定病灶的位置及深度,术中仔细

7、探查并在病灶周围1~2cm电刀逐步切除病灶,要保证病灶的完整切除,并尽可能避免残留较小的病灶,避免复发。本组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随访3~48月,无复发。近年来,有报道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类药物防止复发,有绝经期症状者反向添加治疗,随访未见复发,可于临床应用[6]。52.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本组病例均为剖宫产术后,且多为腹壁横切口,考虑与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大幅度上升有关。因此,要尤其重视本病的预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手术操作,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蜕膜组织散落于手

8、术切口处可减少本病的发生。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要提高手术质量,规范手术操作,重视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②术中保护剖宫产切口上下缘。③术中尽量让胎盘自然娩出,避免人工剥离,避免多次的宫腔手术操作,术中发现胎盘胎膜残留行清宫时,及时清除刮出组织,以免将子宫蜕膜组织种植在切口。④进入宫腔的所有敷料、器械、手术均一次性使用,尤其在胎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