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

ID:52535429

大小:20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4-09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_第1页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_第2页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_第3页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_第4页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 紧迫性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灾难。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是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巨灾形势严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有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水威胁,近半数的城市分布在地震带上。上世纪全球54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8个发生在中国,而这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又多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及长江流域。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间

2、隔愈来愈小,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的灾害已有10次之多1954年的气候异常、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1年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与财富的聚集,巨灾所造成的损失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近10年来我国每年因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基本维持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度灾害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即灾损率)小于2%

3、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比较轻微,而大于5%时,对市场物价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则比较明显。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灾损率处于较高水平上。美国的灾损率为0.27%,日本为0.5%。我国灾害损失金额与国家财政支出的比值,低时维持在10%左右,高时达到30%以上,而美国的这一指标还不到1%。二、巨灾保险尚不完善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损失巨大,但相应的保险开发程度却很低,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保险险种不多,如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地震保险、泛洪区的洪水保险、沿海线上的台风保险和农业保险等险种,有些长期缺失,有些时办

4、时停。已有的自然灾害保险在其经营过程中,也因承保条件相对较高,理赔标准过于苛刻,客观上弱化了保险功能的发挥。国际上成熟的巨灾保险体系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的抗灾应急机制;第二是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功能;第三是社会慈善等民间救助。政府应急一般在快速反应的层面,补偿最大的应该是第二层的保险补偿,民间救助只是起到补充的作用地震保险是巨灾保险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对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弥补,特别是灾后恢复的经济保障体制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国家财政救济和民间捐助仍然是一种主要方式,但由于规模有限,其对损害

5、的补偿只能是小范围和低层次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在损害补偿方面的作用却相当明显。美国1994年加利福尼亚地震后,保险业支付了折合人民币近1250亿元的赔款,保险赔付资金成为灾后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虽然目前我国保险业提供的大多数保险产品的责任范围包括了地震风险,如工程保险、船舶保险、飞机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各类人身保险,但市场覆盖面偏小,保障范围有限,企业各类财产和居民家庭财产则基本上缺乏地震保险。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以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为主导的灾后救济方式,保险保障的覆盖水平低。遭受自然灾害时,保险赔

6、付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仅约5%,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为36%。在年初的南方雪灾中,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00多亿元,而保险业赔付只有数十亿元。造成巨灾保险不足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投保意识不强,逆选择现象比较明显,在巨灾保险的推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立法支持。从国际巨灾保险的成功经验来看,为了确保巨灾保险的覆盖面,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强制保险,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定。二是由于巨灾的特点是发生时间无法预测、损失金额巨大,如果没有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保险公司仅靠自身有限的资本金

7、,根本无法承担巨额的巨灾风险,因此不敢大力开展巨灾保险。三是巨灾保险的开展离不开再保险的支持。但从国际巨灾保险的成功经验来看,如果没有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没有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仅靠再保险公司自身的偿付能力,也无法完全解决巨灾保险的问题。三、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保险的基本功能是对承保标的因灾害事故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保险补偿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填平原则,因而保险形式的补偿确定性要大于其它形式;财政补偿受国家财政实力的限制较大,国家财政对灾害的事后补偿总是有限的;社会捐助受外界文化因素影响较多,在

8、数量上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我国在加强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同时,还需用行政或法律手段推进灾害保险,包括地震损失保险、雪灾损失保险、旱灾损失保险、洪灾损失保险、风灾损失保险等等,扩大保险补偿空间,提高灾害损失的保险补偿比例,使保险这一现代文明的风险管理机制惠及每一个可能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单位和个人。应对巨灾造成的严重后果,仅靠商业保险公司的力量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许多自然灾害保险,如地震保险等,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