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形象化说理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

ID:5273597

大小:343.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1页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2页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3页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4页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议论文形象化说理第一课时: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一.课堂引入:1.展示以下两段文字(PP与学生材料一),让学生作比较:2.总结:两段话一比较,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说理,上一段话就如同风干了的蜜桔,干瘪无味,下一段就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议论文是要讲述道理的,但是讲道理并不意味着就得用干巴巴的语言,实际上议论语言也需要形象性,文字形象更有助于说理。二.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1.引入: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要想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更加形象化,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要在“打扮”上下些功夫

2、。2.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详)(1)引证:引庄子与荀子的两段话(学生材料二),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共同点与好处。目的是得出“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的结论。(2)拓展:鲁迅的《拿来主义》当中一系列比喻等。(3)例文展示(学生材料三):(4)病例展示,分析(学生材料四):“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每一滴水,不论其污浊,那样才会永不枯竭,非常辽阔;人应像夜空一样,包容每一颗星星,不论其明暗,那样才会皎洁明亮,指引夜行者;人应像高山一样,包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那样才能高大无穷。”(5)总结(指出比喻的规范性要求):造比

3、喻句时,除了考虑与喻体间的相似点外,还要顾及句子的准确性、逻辑性与合理性。3.巧用引用,增强语言的哲理美(详)(1)引入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论说方法,在议论文中,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往往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理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它撞击人们的思想,开启人们的心智。(2)引用不同的内容,会在文章中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举例(3)例文(学生材料八)归鸿无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遥”,一封簿簿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干了多少双期盼的

4、眼睛。古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消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被演绎得无穷无尽。(《距离》)(4)病例分析(话题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学生材料九)病例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大力开垦耕地,毁林围湖,这是多么可恶啊!”病例2:“‘青山处处埋忠骨’,野鸭的骨头被食客们抛在了马路边。”病例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树述年轻,树还不想死,所以,在一个雨天,树爆发了

5、,随着雷鸣电闪的鼓励下,树轰然而倒……”病例4:“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人文素养的普遍低下,素质的低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制约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物质世界的进步具有消极作用。也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决定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两者之间是始终联系着的,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生是船,那么人文素养是帆。如果帆偏离了或者倒下了,那么人生之船也将颠覆。病例5:“哇塞,好一个人文素养的MM,如果人人像她这样,那人将不88,国将不88了。”

6、4.巧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详)1.引入: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2.示例(学生材料十)3.病例分析(学生材料十一)(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可让学生分析):“身为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就一定要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素养的人,就像一个失落精神的人,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一个没有支柱的人,对国家的建设无益、有害,一定要提高人文素养,为社会出力。”4.(练习)锤炼语言(学

7、生材料十二)一篇关于“自立”的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这说明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他人生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一味依靠他人,你将一无所有。让学生对它进行这样的修改,①运用排比的方式,把名言的内容具体化。②“一无所有”说明了依赖的危害,但显得空洞无力,可以用排比句把这个意思充实一下。5.营造疑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略)(学生材料十三)(1)引入: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

8、言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2)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营造疑问句(示例分析,可让学生参与)①巧用设问当年高考作文《转折》,一位北京考生这样开头: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