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形象化说理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

ID:702606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02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1页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2页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形象化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议论文形象化说理一、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1.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详)(1)病例展示,分析(学生材料四):“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每一滴水,不论其污浊,那样才会永不枯竭,非常辽阔;人应像夜空一样,包容每一颗星星,不论其明暗,那样才会皎洁明亮,指引夜行者;人应像高山一样,包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那样才能高大无穷。”造比喻句时,除了考虑与喻体间的相似点外,还要顾及句子的准确性、逻辑性与合理性。2.巧用引用,增强语言的哲理美A例文归鸿无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遥”,一封簿簿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干了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古

2、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消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被演绎得无穷无尽。(《距离》)B病例分析(话题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病例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大力开垦耕地,毁林围湖,这是多么可恶啊!”病例2:“‘青山处处埋忠骨’,野鸭的骨头被食客们抛在了马路边。”病例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树述年轻,树还不想死,所以,在一个雨天,树爆发了,随着雷鸣电闪的鼓励下,树轰然而倒……”3.巧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美排比是一种

3、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A病例分析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身为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就一定要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素养的人,就像一个失落精神的人,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一个没有支柱的人,对国家的建设无益、有害,一定要提高人文素养,为社会出力。”B(练习)锤炼语言一篇关于“自立”的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这说明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他人生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一味依靠他人,你将一无所有。让学生对它

4、进行这样的修改,①运用排比的方式,把名言的内容具体化。②“一无所有”说明了依赖的危害,但显得空洞无力,可以用排比句把这个意思充实一下。4.营造疑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①巧用设问当年高考作文《转折》,一位北京考生这样开头: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②巧用反问一篇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以鲁迅的代表

5、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阿Q正传》难道没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不能算是“有思想”的吗?5.句式变换,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美(略)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更可以增加音节形式的美感。A分类示例①整散结合。贾谊的《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对偶、排比)②长短结合。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使用长

6、句进行议论: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2.让议论文的语言更幽默些(1)诙谐设喻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

7、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2)运用仿词鲁迅先生便是个中高手,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采撷这些幽默的花朵,请看以下几例: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信力”和“自欺力”均是仿照“自信力”而来,仿词的运用,表现出一种冷嘲热讽的语言风格,将论敌自欺欺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3)运用反语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