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

ID:52762496

大小:44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30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_第1页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_第2页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_第3页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_第4页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与检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1引言12实验原理23实验药品与仪器43.1实验药品43.2实验仪器44实验步骤54.1硫氰酸红霉素制备方法54.2液相色谱分析样品组分54.2.1样品测定54.2.2标品液的处理54.2.3样品测量54.2.4计算54.3结束操作65结果与分析65.1红霉素制备结果分析65.2红霉素检测结果与分析85.2.1红霉素检测各组分含量85.2.2检测波长的选择95.2.3流动相的选择106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硫氰酸红霉素制备及高效液相检测组分含量摘要:论文介绍

2、红霉素与柠檬酸、硫氰酸钠反应制备硫氰酸红霉素及检测组分含量的方法。此方法制备的硫氰酸红霉素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柱(日本岛津公司)为固定相,磷酸缓冲溶液(PH=8.2):乙腈(42:5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215nm。硫氰酸红霉素在此条件下分离度好;分离时间短;作为抗生素含量检测,专属性强;能准确计算出各个组分的准确数值。在工业生产中就有可操作性与可靠性。符合生产对其准确性与快速性的要求。关键词:硫氰酸红霉素;制备;高效液

3、相色谱法1引言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临床应用超过40年,是抗生素市场中重要品种,为了继续维持和扩大它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红霉素类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较为活跃[1,2]。其中硫氰酸红霉素是其衍生物之一,国外60~70年代曾报道过,由于它可以改善红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减少苦味,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降低毒副作用等,同时又具有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因而得到应用,特别是在饲料添加剂中更为广泛。硫氰酸红霉素是目前所有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品的一个关键中间体,在抗生素工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主组分的

4、纯度对下一步合成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将该产品归类到兽用药品中,采用生物效价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而生物效价法只能对药品整个抑菌能力得到一个综合分析结果,无法对其内在组成进行精确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总结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组分进行分析,为提高质量控制提供参考[3]。对该品的含量测定通常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但由于硫氰酸红霉素的活性部分除主组分硫氰酸红霉素A外,还存在其他次组分如硫氰酸脱甲基红霉素A、硫氰酸红霉素B、硫氰酸红霉C、硫氰酸红霉E、红霉A烯醇醚(及部分未知杂质,尽管这些组

5、分也有生物活性,但各组分的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某些组分经口服后极易被胃酸破坏而失去活性,因此该法的最大缺陷是方法的专属性不强。对该品的质量控制,我们认为生物效价法外,还应考虑建立合适的色谱分析方法对其有效组分和杂质概况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已报道的测定该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HPLC[4-5]多采用电化学检测器,虽灵敏度较高,但样品中其他物质常有严重干扰,且电化学检测器的工作电极容易受污染,清洗或钝化处理后基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定。USP26版起收载的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色谱分析方法采用L2

6、1为固定相,柱温高达65~70℃,因填料性质特异,色谱条件不易掌握,实验难度较大。《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和文献报道的离子对反相HPLC分析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色谱方法中,由于离子对试剂的加入,改善了色谱峰形,基本可达到各组分分离的目的,但此类离子对试剂往往紫外末端吸收比较大,基线稳定同样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上述方法的应用均受到了限制。本实验采用高pH值低离子强度的反相色谱法对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进行了分离,利用最常用的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测定其有效成分主组分红霉素A、次组分红霉

7、素B、C以及其他已鉴定或未鉴定杂质的含量,同时研究了固定相牌号、柱温、流动相比例、实验浓度及溶解介质等因素对其色谱行为的影响。2实验原理3C37H67NO13+3NaSCN+C6H8O7→3C37H67NO13·HSCN+Na3C6H5O7红霉素的分子式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

8、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6]。其特点为:(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2).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3).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