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文本意识.doc

要树立文本意识.doc

ID:52768376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要树立文本意识.doc_第1页
要树立文本意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要树立文本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中应注意强化文本意识,而这一培养目标也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可以说文章中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都是从具体的文本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而设置的,解答时一定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才对。但是目前我们在对文本的阅读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其

2、一,学生不重视对文本的阅读。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制,而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材料一般又比较长,有些学生便情绪急躁,不能专心致志地将文本仔细阅读,而是观其大略。只抓住只言片语,或依据文后题目凭主观臆断,盲目答题;其二,学生答题时不懂得回归文本。不少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时只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善于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又缺乏规范答题的意识,所以尽管答案写得很多但却不能得分或不能得高分。鉴于此,我认为在平时的备考训练中我们还应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意识。一、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任何阅读文本,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无论是

3、以写人、叙事为主还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都会有一个中心话题,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应首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全文,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而这也恰恰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角度。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对阅读文本的考查,一般都是从对文本重点词语、句子的考查到分段考查,再到对上下几段概括总结,然后逐步过渡到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上。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其中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至关重要,因为文章的中心

4、思想同时也是我们的答题思想,命题人命题时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文章的中心,答案自然也与中心密切相关,可以说文本的主题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的学生答题离题太远就与对主题思想把握偏有关。因此,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中心思想。比如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出关键性语句,像文眼句、中心旬、警策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等。总之,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事实上,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过程,正是一个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全面认识并把握了文本,才能准确地借助这种认识、把握

5、,解决具体问题。二、重视对考查题目的认真解读。我认为这里的文本意识,除了阅读材料本身外,还应包括对阅读材料进行考查的题干本身。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由阅读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而高考试题答案的标准化又。对命题者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命题者在拟定试题时都会有明确的命题意图,也就是说题干本身就会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诸如答题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当然这些信息都是隐含的,需要我们仔细阅读题目本身,认真分析才能得到。例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21题:“沈从文

6、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取材于沈红的《湿湿的想念》,第21题考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把握。题干有很明确的提示,其中“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明显提示考生思考沈从文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与“沅水”各有什么关系,各具有怎样的意义。“结合本文”的要求更是提示了考生的阅读区域和答题范围。原文第2、6、12自然段中分别有这样的句子:“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

7、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将这些相关语句加以整合,便不难得出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三、答案一定要回归文本。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从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

8、等方面进行考查,这些都是从具体的文章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有一定的上下文作为答题的依据。总之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尽量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使“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或整合,切记答案在文中一定要查有实据,绝不可有主观色彩。如果淡化或脱离文本,就必然导致“空对空”,解题时只能是盲目瞎抓,“跟着感觉走”。例如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