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

ID:5293564

大小:213.1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1页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_第2页
资源描述: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论前沿当代社科视野2o13年第12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政府角色分析的新发现本文将金融发展分为自由发展部分和政府干放缓金融发展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步伐,但并不预部分来对城乡收人差距进行研究,并分别从金融意味着鼓励政府加强对金融发展的干预,而恰恰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是应该提高金融发展的效率,加速库兹涅茨曲线表明,金融发展的自由化趋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拐点的到来,以发挥金融发展的“涓滴效应”来最而在政府干预下的金融发展部分却表现出改善城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体政策建议包括:乡收人差距的特征。其理论逻

2、辑在于,金融发展市1.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削弱地方政府对场化凸显金融“嫌贫爱富”的天性,即使在特殊的中金融发展的干预动机,使金融发展回归正常的发国经济转型期,其也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做出次优展轨道。选择,将金融资源配置到收益高而风险低的地区、2.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破除金融城行业和项目等,所以倾向于扩大城乡收人差距;而乡二元结构,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金融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特别是支农金融政策的实发展的效率。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扩施使得金融资源被配置到农村地区,这种强制性的大金融发展规模,使得更多的低收人人

3、群能享受“亲贫”效应趋于缩小城乡收人差距;金融支农政策到金融发展带来的效益;同时,实现城乡经济金融实施的同时也使得金融发展市场化受阻,金融发展发展一体化,压缩城乡资本收益差距空间,降低资“嫌贫爱富”特性受到抑制,也放缓了市场化的金融本逐利性。发展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步伐。此外,基于东中西3.实施有效的支农金融政策,增加农民收人部三大区域的实证回归结果分析发现,我国整体上与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兼顾前行,以期在放缓城乡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收入差距扩大步伐的同时加速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并未出现,但东部地区已较接近拐点,正发

4、挥金融的到来,最终通过金融发展的“涓滴效应”来缩小发展的“涓滴效”,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快速上升城乡收入差距。阶段。(摘自《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低效率的金融发展能够罗珊、黎富寐/文)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1)较高城镇化水平地区农村城镇化路径和带动农村城镇化”模式、“外来民营资本助推农村模式。所谓较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是指实际城镇化城镇化”模式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水平超过50%地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3)低城镇化水平地区农村城镇化路径和模京津唐、闽南三角(厦漳泉地区)、胶东半岛等城式

5、。所谓低城镇化水平地区是指实际城镇化水F市群地区。这些城市群地区,农村城镇化主要特在3O%以下地区,一般分布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点:一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以镇为单位,主要任务是和中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全国30个自治州、西质的提升,完善镇尤其中心镇的城市功能构成了部14个地区和一些连片贫困山区等,这些区域处农村城镇化核心内容;二是以非农产业为基础,发于工业化前期和城镇化起步阶段,城镇化主要特达的非农产业足以支撑整个镇的发展,同时,整个点:一是城镇化发展以地级市、自治州和地区为单三次产业结构也趋向合理;三是整个镇域经济以位,重点建设和完善

6、中心城镇集散功能,尤其建设本土民营经济为基础,但不排斥吸收其他外来经和完善地市、州府所在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商济成份,如外来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和国有资本业中心、交通中心等功能;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等。业,寻找真正能够带动整个地级市、自治州、地区(2)中等城镇化水平地区农村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化发展的非农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旅模式。所谓中等城镇化水平地区是指实际城镇化游业等,同时,规划三次产业发展,引导三次产业水平在30%一5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平合理健康发展;三是整个地级市、自治州、地区经原丘陵地区、西部的盆地丘陵河谷

7、山前地区和东济发展以境内外民营经济为基础,但不排斥吸收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地区农村城镇化主要特其他经济成份,如海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等;四是借点:一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县市为单位,重点建设助各种力量助推连片或连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和完善县城的中心城镇功能,以此提高县城人口现代农业发展。低城镇化水平地区的农村城镇规模,营造人口集聚氛围;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化,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业,寻找能够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支撑产业;三是整提升农村居住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个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在农村城镇化发产业化,彻

8、底解决农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展模式上,中等城镇化水平地区选择了“工业化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和农民增收难问题;同时,理论前沿当代社科视野2013年第12期通过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回乡农民工营造良好创为,需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支持不同区域各种业环境和生活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