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

ID:5357698

大小:355.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1页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2页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3页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4页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5页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6页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_第7页
资源描述: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1期(民國100年3月),203-20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張生,《上海居,大不易:近代上海房荒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310頁。*李鎧光今日中國各大城市正面臨不同程度的房荒問題,2009年11月上海《新聞晨報》報導:由於新房屋開工件數減少,2010年上海可能出現房屋供應不足,1形成「新一輪房荒威脅」。另外也有報導指出:2010年的「房荒」只不過是2房地產建設公司因為預期房價將會更高,而推遲銷售所造成的「房謊」。事實上,近代上海從1843年開埠以來,隨著工商業發展,吸引越來越多人到上海定居及工作,上海的總人口數1852年約55萬,194

2、9年3月為550萬,在3100年間成長了10倍。如何供應大量外來人口因工作及經商而產生的居住需求,一直是上海都市發展的過程中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張生此書正好提供一個涵蓋全部近代上海房荒問題的專書。本書原為作者在復旦大學歷史系的博士4論文,經過修改而出版。除了引言與結論外,共有四章,分別探討房荒問題歷史發展概況,公共租界、法租界及國民政府對房荒問題所採取的政策,接著是房荒與上海社會及海派文化的關係,最後則是清末至二次大戰結束後歷次房*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1〈「房荒」潮延續明年或成定局〉,《新聞晨報》,2009/11/27,http://house.chi

3、na.com.cn/shanghai/view/104266.htm(2010/8/14)。2〈「房荒」還是「房謊」:誰是幕後推手〉,中國中央電視台2009/12/22播出之新聞,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91212/100139.shtml(2010/8/14)。3鄒依仁,《舊上海人口變遷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頁90-91。4博士論文原來的題目是〈上海居,大不易:上海房荒及房客運動研究〉(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9)。-203-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一期客要求減少租金的房客減租運動。以下將分為四段簡介各章內容。

4、在第一章中作者指出:太平天國戰爭時,1853年9月到1854年7月,在租界內的廣東路、福州路一帶,以最快的速度建造了八百多幢木板房,以高價租給逃入租界的華人,這些租金的收益高達30-40%(頁25)。1895年以後,隨著本國與外國紡織工廠的大量設立,居住的需求大量增加,房荒問題更為嚴重。進入民國時期,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上海除租界外,全部為日本軍隊所佔領,租界成為「孤島」,據《申報》報導有70萬難民湧入租界,使租界房荒問題達到最高峰。第二章主要探討公共租界、法租界、國民政府三方如何理解房荒問題及採取哪些政策。作者引用工部局工業社會處報告,在1935年,平均每處房屋須容納2.7

5、3個家庭15.07人,在某些極端的個案中,甚至高達24人。工部局也對楊樹浦及蘇州河附近居住的棚戶區進行調查,將近有15,000人居住在棚戶裡,每個棚戶的建造費用約為10元美金;該報告中建議,應該建造廉價的衛生租房,以每月每屋3美元的價格出租,工部局雖然有意為棚戶編造門牌註冊管理,但成效不彰(頁76-81)。到了戰後,地政局曾經發布《房屋租賃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出租與承租雙方以協議來決定房租,若不能達成協議,則交由法院裁判。1947年5月,地政局也曾向參議會報告上海房荒的原因有二:一是多數房屋毀於中日戰爭,其次政府沒收大量日人房產沒有發還(頁88-90)。第三章重點在地產商與二房東,作

6、者根據1951年的調查,上海共有74家外國房地產商,實際擁有房地產的有37家,而且大多位於市中心的精華地區(頁100、105)。其次作者談到二房東的形成、獲利手段、形象等問題,二房東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房東(房屋所有者)不願意將房屋分割分租,但將整幢房屋全部承租,又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可以負擔,所以才有較早承租者及承租範圍較大者,將自己承租的部份再轉租給第三人,成為第二個房5東。而二房東的獲利方式則有違法增建、超收租金、收取頂費,正是因為二5頂費原本是指後來的承租者補貼前一位承租者若干費用,做為不能搬走的傢俱的一種補償,但-204-書評房東有種種加收房租的手段,因此在同時代文學家

7、的筆下,二房東常被塑造成惡狠狠的、沒有笑容的中年婦女。作者同樣根據1950年代的調查,將上海的房屋分為五種(括弧內為佔總數之百分比):1.花園洋房(9.5%)、2.公寓(4.3%);3.新式里弄房屋(19.8%)、4.舊式里弄房屋(52.7%)、5.棚戶(13.7%),低職級職員及工人大多住在最後兩類房屋中。第四章上海的房客運動是本書中篇幅最大的一章,討論清末至二次大戰後的三十年間(1908-1947),歷次房客要求減少房租運動(減租運動)的史實。清末減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