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

ID:53740897

大小:415.3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1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_第1页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_第2页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_第3页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_第4页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泽厚的变奏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最定于民与大定的差于异,一表:现民在主新文建化国运的动两与个新步民骤主主义革命的关联性这个问题上,而且,这里的差异无疑还是双重的:既是文化的也是政治的。就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新的主体及其意识而言,在李泽厚那里是被归因于人道主义启蒙的自由主体和民主意识,在毛泽东那里则是被归因于无产阶级觉悟的革命主体和党性意识。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联呢?在毛泽东那里,是将新文化运动放在中国文化革命的整体脉络中加以理解的。根据《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革命理论,新文化运动也是以五四运动为界限而分为前后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

2、,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唐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关于新文明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联,毛泽东在此重视的是从前者到后者所发生的更为彻底的思想转进和政治觉悟。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启蒙谋划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联的要点所在。质言之,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述中,新文化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意义在于,启蒙越是激进、越是彻底,就越有助于无产阶级意识的产生,从而形成新的政治力量,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20即达到民主建国的目的,并为将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做准备。

3、如果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民主建国的革命目的无论在当时的思想界还是在后来的思想史论述中都是最大的政治共识的话,那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最为独特,从而也最易引起争议的正在于他的核心论点,即,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正式登上了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这个论点面临的质疑首先从以下两个问题中直接表现出来。第一个问题是:以马克思主义基于西方经验提出的阶级分析法理解中国社会是否合适?当时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不能把中国社会刻画为一个阶级社会,比如梁漱溟,他将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刻画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并将其组织精神追溯至周孔之教,而区别于西方基于基督教传统组织起来的重视集团

4、生活的阶级社会。第二个问题相比于第一个问题看起来是退了一步,但也很尖锐:即使承认中国社会也是一个阶级社会,但是,中国社会有无产阶级吗?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而中国社会并未经历与工业化时代相随而来的资本主义,产业工人远远比农民少,这样看来,说无产阶级作为一种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岂不是神话?在此我们先不谈毛泽东及其同道们会如何回应这两个问题,而是转向梁漱溟。正是梁漱溟,这个反对以阶级理论刻画中国社会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一九五。至一九五一年问写作的《中国建国之路》中,以一种与毛泽东截然不同的理解,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民

5、主建国上的三大贡献,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建国上的历史功绩。梁漱溟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建国的“第一个伟大贡献”是“全国统一、国权树立”。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虽然观点上与胡21适、陈独秀等人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对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民主与科学——则是完全赞成的。根据梁漱溟的自述,大约从一九二二到一九三一年前后,他逐渐意识到民主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崇拜(democracYcult)的天真性和激进性的洞见对梁漱溟非常重要,成为他乡村建设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论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前提是对当时中国社会陷入崩溃状况的诊断。而在这个问题上,

6、他的观点恰恰是,中国社会的崩溃与国家不能统一、国家权力不能树立有很大关系,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秩序与国家二者几乎是不可分离的。⋯⋯自今以前,人类社会所有的秩序,没有不是靠国家权力维持的,而所有国家没有不是武力的统治”。国权不立的诊断关联于梁漱溟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梁漱溟把辛亥革命看作一场不像革命的革命:以君主制度为核心的旧秩序被辛亥革命所废除,就此而言,这自然是一场革命;但人们所预期的新秩序——民主制度——并未很好地建立起来,就此而言,辛亥革命又算不上是一场革命。因此他说,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的真实情况是,“新轨之不得安立,实与旧辙之不能返归,同其困难”。与此政治困境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军

7、阀的存在,质言之,军阀是新秩序建立的最大障碍,因为“任何秩序乃均因它之存在而失效,而不得安立”。而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建国,正在于它解决了军阀问题,树立了统一的国家权力,原因在于它找到了民主建国所必需的“武力主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梁漱溟看来,既然国家就是阶级统治,那么,民主建国所必需的武力主体必然落实到阶级:“不论是隐是显,是直接是间接,在各式各样国家内,武力却总是以一个阶级为其主体,这是一定的。因为一切国家莫非阶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