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

ID:53754851

大小:403.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_第1页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_第2页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_第3页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_第4页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O卷第4期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1.4O,No.42014年7月J.ofJiangs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Ju1.,2014从“至善"到“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之最高善的融摄与超越张少恩杜磊(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2.河北_T-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关键词]康德;牟宗三;“至善”;“圆善”;德福一致;“无限智心”[摘要]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了“

2、至善”论,其所论之最高善即德福一致。康德还进一步从人性论入手论述了善恶观、善与德福的关系等。康德之理论对牟宗三《圆善论》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灵感。牟宗三先生吸纳和融摄了康德“德福一致”的思想内核,在思想脉络上与康德的内在逻辑相一致,但是,牟宗三关于最高善的实现过程与康德的观点相差甚远。康德道德哲学体系的建构借鉴的是基督教模式,其凭借“自由意志”、“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来确保“至善”体系的建立;而牟宗三则从“圆善”和“无限智心”出发对康德“至善”的实现路径给予批判,并最终展示出一种完全不同

3、于而超越于康德的“至善”进路。牟宗三以人皆可呈现之创生性的“无限智心”(仁心、道德本心)来消解康德的三大“设准”;然后,牟先生会通中西,分判儒、释、道三教,最后归宗于儒;他以“道德本心”来挺立道德主体,重铸了德慧一致的圆善论体系。牟先生对康德“至善”思想作了消融及提升,构建了现代性的道德理想主义哲学。[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70(2014)04—0103—05成书于1985年的《圆善论》是牟宗三先生晚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述过幸福、最高善、年的著作,

4、它是牟先生圆善与圆教问题的定论之德性等问题,并涉及到“道德”与“幸福”的完美结作。其中,圆教思想是牟先生受天台宗判教的启合;之后,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就德与福的关系示;而“圆善”思想,则是受康德最高善的启示;融问题进行争论,斯多葛派认为,“德”是最根本的,合圆教与圆善的精神,则是秉承儒家之德性精神。是最高善;而伊壁鸠鲁派则倾向于最高善即幸福。牟宗三先生通过批判、消融并超越康德之“至善”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西方的哲学家们很少谈论思想,提出用“无限智心”来挺立道德主体,保证德最高善问题,而康德的出现

5、,则使局面大为改观。福一致之实现,最后归宗于儒,重构了儒家之“圆康德在关于实践理性的论述中认为,平时生善”体系。牟先生的思想开出了新的道德理想主活中所践行的普通规范便是善,但普通规范只是义哲学。基础性之善,它仅仅是德性的开始,并不是最高层级的善。要想获得真正完善的德性生活,就应该一、“至善”之溯源与康德善恶思想之分判从普通的规范基础开始而展开向最高善的追求,(一)康德之“至善”思想直至实现最纯粹的道德——“至善”。“至善”作为“至善”问题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最高善属于先天的道德律令,有的

6、称之为“极善”地位,它有时被称为最高善。追溯到古希腊,苏格(supremegood),这种纯粹的道德作为价值理性拉底曾经称其为“善的原则”、“真知即至善”等概是我们践行的目标,无论是在普通德性还是在知念;柏拉图曾探讨过最高善即“善的理念”;亚里士识的理解等方面,其地位都是高于普通伦理的。[收稿日期]2014—04—1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的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项目编号:HB13WX017)、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际儒学发展报

7、告”(项目编号:10OO0O83396O1O)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少恩,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工程大学苟子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杜磊,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纯粹理性追求一种称之为“无条件的总体”的目复杂起来了(而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即使一个人标,当然,这个最高目标既强调道德的寻求,同时的行为是善的(合乎伦理、法规),但如果从根本上也注重幸福的眷顾,德福一致,“作为人格的价值说他仍可能是恶的,由于他的动机是争名夺利、自及其对幸福的配享”_1]。此外

8、,人们不应该将至善私或同情心泛滥。意念虽然是不可见的,但如果的存在理解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与方式,在以上恶的意念作用下,其行为就有可能对道德正如康德所认为的那样,善应该是作为理性存在造成严重破坏。的人所想做的一件事。这一论断平衡了伦理学上二、康德“至善”体系之建构“义务论”与“功利论”的关系,具有道德形上学的价值理性意义。我们知道,康德的“至善”是“德福一致”。人(二)人性论之分判及康德之人性论在作为理性存在者的同时也是感性存在者,作为在讨论康德“至善”思想体系时必然涉及人性感性存在者的本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