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

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

ID:5421916

大小:1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0

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5卷第3期阿方净雷捍(医学版)VoI.25No.32008年6月JournalofHebeiNorthUniversity(MedicalEdition)Jun.2008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张俊卿刘金禄商月娥。张宁郭群英李世阳张燕王立祁琳宋静(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科,河北张家口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目的:寻找

2、一种最佳采集痰标本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所存在的共性及个性同题,对于不同个体所需注意的事项,引起同行的关注,提高痰标本采集成功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可控式吸痰管采集标本与自然咳痰法采集的标本做对照,一起送微生物科做细菌培养。我们对56例患者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非自身对照法将可控式吸痰管法和诱导采集法采集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控式吸痰管法和自然咳痰法两种方法采集标本,其细菌的阳性检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

3、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

4、痰标本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护士责无旁贷的工2O例,支原体肺炎8例,肺癌合并肺感染18例。采集作。目前采集痰标本的方法不尽相同,自然咳痰法仅标本前均已使用抗生素。用于一般病人,而对于临床上约有1O"--'30的干咳1.1.2第二组病例选择范围全部为经过超声高压无痰或咳痰无力的患者,尤其危重症感染患者,采集到雾化吸入者有价值的痰标本很困难。特别是不宜接受纤支镜毛刷2005.1"-'2005.7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随机抽样刷片的危重症感染患者,痰标本采集显得束手无策,曾56例行诱导法(先雾化化痰再自然留标本)与

5、第一组有研究者用一般橡胶管吸痰法采集标本进行过研究,的可控式吸痰管法做对照,对照组为诱导法,其中男但在各个环节上污染机会较多,准确性较差。因此,我3O例,年龄50,---,90岁,女26例,年龄33"-'86岁,平均们通过比较几种痰标本采集技术的细菌阳性检出率,62岁。尽可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价值痰标本,提高实验室对入院时体温38℃以上者1O例,37.5‘C以上者18标本的满意度和痰培养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例;37℃"--,37.4℃2O例,36.5℃~36.9℃者58例(虽提供科学依据。然体温不高,

6、但临床症状较明显,高龄患者)。1资料与方法入院诊断重症肺炎8例,肺炎并发呼吸衰竭231.1一般资料例,支原体肺炎1O例,肺癌合并肺感染18例。采集标1.1.1第一组病例选择范围用自然法(主动型)不本前均已使用抗生素。易配合者或新人院较重及以上情况的患者。1.2方法2005.8"-'2006.10月之间,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第一组: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同一病人,一次采用56例行自然法与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两种方法采集两种方法进行痰标本采集)进行标本采集:一次性痰标本,做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其中男33例,年龄DE

7、R型可控式吸痰管法和自然咳痰法做自身对照组,55"-'83岁,女23例年龄30"--,81岁,平均62.7岁。选择56例,首先自然咳嗽留取,要求先用盐水漱口两入院时体温38℃以上者8例,37.5℃以上者21次,再深咳留取在无菌痰盒内。并标记编号及姓名及例;37℃~37.4"C2O例,36.5℃~36.9℃者8例(虽然时送检。然后用可控式吸痰管按如下方法采集:首先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060224)·38·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08年6月张俊卿

8、等:可控式吸痰管痰标本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第3期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解除紧张心理,取得密切合作,经卡方四格表检验。=3.943,z:1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