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

ID:5492667

大小:1.13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7-12-13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_第1页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_第2页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_第3页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_第4页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灸疗法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感冒(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胃寒、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等;虚寒性痛证:肾虚腰痛、肩颈疼痛、腰膝冷痛、关节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虚寒性杂病:阳气不足、手足冰凉、畏寒怕冷、空调病、宫寒(小腹冰冷)、产伤诸痛、痛经、月经不调、妇科杂病、以及各种由体虚、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属虚寒者)。天灸的疗程问题:一般“三年为一个小周期,六年为一个大

2、周期”,对于短期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坚持疗程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对于有明显疗效的患者,持续敷贴有助于巩固疗效。有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三年的敷贴,一般会有一个疑问,就是“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我们一般向患者解释时,要说清楚,三年一疗程是说天灸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治疗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三年就是一个界限,只要有需要,特别是有疗效的患者不要错过每年难得的机会。注意事项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发红,或微刺痛感即

3、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贴药后的禁忌:贴药处避免挤压、摩擦,贴药部位在去除药物后不应立即着水、受风,除药后贴药部位10小时内应避免着冷水、受风。除药30分钟(或1小时)后可用温水洗澡。贴药后的饮食禁忌:贴药当日禁食寒凉生冷(如凉茶、冷饮、水果类)、燥热辛辣之物。个别反应及处理:个别受疗者皮肤可出现过敏性瘙痒,难受者可自行涂抹抗过敏药膏(如皮炎平)。除去药物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发热、发红或小水泡者为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大者,可至卫生服务机构或自行处理(以消毒针

4、具将水泡刺破,排出水液后涂以龙胆紫或红药水,覆盖消毒纱块,避免摩擦挤压、保持假创面干燥、防止局部感染)。同时戒食牛、羊、鹅、鸭、鱼、虾、生鸡、花生等易致化脓的食物。敷贴印痕:在敷贴处会长时间的遗留下暗灰色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随着时间印记会慢慢消退的,这个需要向患者提前说明。关于发泡:部分受疗者皮肤会出现发水泡的现象,大可不必担心,这是天灸的正常现象,发泡能加强对俞穴的刺激作用,治疗效果更佳,只要按以上说明处理,预防局部感染即可。不适宜接受治疗的人群:支气管扩张活动期、肺炎急性期、肺结核病、发热

5、患者(体温超过38.5℃)、皮肤过分敏感者、妊娠期妇女(因药物中含有麝香成份)及因敷贴后产生不良反应者,均不宜接受天灸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亦不建议接受天灸治疗,血糖控制平稳者可接受敷贴。备注:女性月经期间可接受天灸敷贴。极个别反应过于强烈者:请于下次疗法进行前咨询相关医生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接受治疗。备注:注意事项一定要熟读,详见宣传资料。选穴基础知识:一切尺寸以病人自身为准。同身寸,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

6、。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一、呼吸系统疾病(肺系)统一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呼吸系统疾病(肺系):体虚感冒(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统一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位于颈部下端最

7、高点(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但部份人最高点为第一胸椎,此时可让其活动颈项,用手指触诊,活动的骨节为颈椎,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肺俞(shù、jyu4):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分类一:体虚感冒(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备选:风门(双)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类二:哮喘;选穴: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

8、俞(双)曲池(单)备选:膻中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旁开0.5寸处。肾俞: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面)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二、消化系统疾病(脾系)统一选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单)消化系统疾病(脾系):胃寒、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