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

ID:55021612

大小:11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6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1页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2页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3页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4页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烟沉降观测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第三标段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河南五建建设集团中烟项目部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第三标段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目录1概述11.1任务来源及工程内容11.2测区概况12测区已有资料分析及评价12.1控制资料13作业依据24设计方案24.1高程基准24.2方案概述24.3监控网(基准网)的布设24.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34.5监控网的观测34.6观测点的观测44.7监控网观测次数的确定44.8沉降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要求45沉降观测精度55.1其他要求55.2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65.3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85

2、.4上交成果资料89(共9页)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第三标段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概述1.1任务来源及工程内容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沉降观测工程包括动力中心、原料暂存库、辅料综合库等7个单体。1.2测区概况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4.2℃。测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季比较适宜外业作业。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位于郑州经济开发区南部工业区,南三

3、环路与经开第三大街交叉路口,测区东部较高西部较低,本测区地面高程在104.61~111.50m之间。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2测区已有资料分析及评价2.1控制资料建立独立高程系统,也可以联测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与国家高程接轨。提供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9(共9页)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第三标段沉降观测施工方案3作业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4、GB50026-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4设计方案4.1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独立高程系统。4.2方案概述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布设水准基点,在结构主体承重墙或者承重柱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在结构施工至±0.00以上,一层墙体、柱子结构施工完成后开始第一次观测,上部每加高5层观测一次,直到建筑物进入稳定期停止观测。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观测。4.3监控网(基准网)的布设根据对沉降观测点观测的需要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以下简称“规程”9(共9页)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

5、改造项目第三标段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监控网拟布设成由4个基准点组成的一个环形的二等水准网,编号为BM1~BM4高程测量采用独立假设高程系统。基准点将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位置,基准点采用建筑物外固定物体上水准基点标石方式。墙柱式水准基点标石埋设在沉降稳定的建筑物上。其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及“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布点,均布于原有建筑物上。4.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设计及“规程”的有关要求,在各建筑物能反映变形特征的墙(柱子)上,如建筑物的四角、中点、沉降缝两侧,沿外墙每隔20米左右墙柱等处,房屋室外地坪±0.00以上布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采用

6、墙柱式水准标石。标志的埋设位置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水管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观测点编号采用顺序编号法。4.5监控网的观测监控网为二等水准网(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高差观测采用经检校的精密水准仪2台,5m水准尺光学测微法往返观测各一次。9(共9页)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第三标段沉降观测施工方案首次观测成果是计算沉降量的起始值,在水准点埋设不少于15天后进行第一次观测,首次要进行两次观测,两次观测高程之差在允许范围内(±1.0mm)时,取其平均值做为初始观测结果,否则需重新测量。4.6观测点的观测观测点与基准点组成附

7、合或闭合水准路线,原则上按与监控网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要求施测,不同之处是;①受场地条件限制,固定设置镜站和立尺点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做十分严格的要求,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②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积差亦不做十分严格的要求,但应尽可能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以减小前后视距差不等的影响,保证成果质量。4.7监控网观测次数的确定监控网零周期观测两次,一年内每六个月检测一次,一年后每12个月检测一次,工程结束时进行最后一次检测。检测测段高差与零周期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大于1.5mm(N为测站数)时,后续观测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