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

ID:55081287

大小:10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6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_第1页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_第2页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_第3页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_第4页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惠阳崇雅中学张杏云中考复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不像上新课,有固定的教材,我们的原则是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然而由于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通常是老师反复的讲,学生反复的练,采用课堂上增加例题的数量,课后加大练习量的方法应付中考。尽管这种“滴水不漏”的“浸题海”战术,虽然增加题目的覆盖面,但难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怎样才能使师生脱离“题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决于复习选例的恰切程度,因此我认为数学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坚持如下“四要”。一、选例要抓准基础知识当前,中考

2、试题考查的重点仍是“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数学知识点多,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和公式等分散在各册课本中。复习时选例就要围绕和包含知识点,作出系统安排,使知识点都能与复习选例挂钩。每道例题都尽可能包含若干知识点,并注意在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与难点。例如:(1)(2011年河北省)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a+a3=-a(1+a2)(B)2a-4b+2=2(a-2b)(C)a2-4=(a-2)2(D)a2-2a+1=(a-1)2(2)(2011年无锡市)因式分解2x2-4

3、x+2的最终结果是()。(A)2x(x-2)(B)2(x2-2x+1)(C)2(x-1)2(D)(2x-2)2分析:此两题考查因式分解定义,两个互逆关系,因式分解的基本方6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掌握提因式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即“一提”,“二套”,“三查”,其含义是“一提”即遇到多项式时首先考虑有没有公因式可提;“二套”即提公因式后,考虑是否可以套用公式法解;“三查”即最后检查每个因式是否都不能再分解,这样把知识点联系到题目上就能很好地实现知识由厚到薄,同时又能把知识由薄变厚,实现厚与薄的互相转化,可以使

4、学生在不同的题目中抓准知识点实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二、选例要以点带面复习教学是把平时分散出现的知识集中出现,系统加以梳理,在选题时坚持目的性、典型性、启发性的原则,并根据需要作适当的改编,注意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有意识地在例题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扩充,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探讨,以激发思维、启迪智慧、扩宽视野,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2011•苏州)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O并延长CO交⊙O于

5、点D,连接AD.(1)弦长等于.(结果保留根号);(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这样通过典型范例的思路剖析,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基本题型及基本解题规律,把单一的相似问题与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等角对等边6、圆心角、圆周角及其关系等问题都联系起来,前后贯通、引申拓宽,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久而久之,便能形成技能,解题效率自然获得提高。三、选例要能揭示解题规律根据考查知识点的需要,可以从不同

6、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命题。因此在大量的习题中,有不少题目存在着共同的解题规律,通过解其中一道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从而达到解一题会一类,以少胜多的目的。例如:以下几道题:1、观察下列算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规律确定311的个位数是()。(A)3(B)9(C)7(D)12、(2011年嘉兴市)一个纸环链,纸环按红黄绿蓝紫的顺序重复排列截去其中一部分,剩下部分如图2所示,则被截

7、去部分纸环后的个数可能是()。A.2010B.2011C.2012D.20133、下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A、B、C、D.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A→B→C→D→C→B→A→B→C→…6的方式)从A开始数连续的正整数1,2,3,4….(1)当数到10时,对应的字母是D;(2)已知当字母C第2n+1次出现时(n为正整数),恰好数到的数是6n+3;求当字母C第101次出现时恰好数到的数(提示:2n+1=101);(3)当字母C第2n次出现时(n为正整数),直接写出恰好数到的数;经过观察、分析、

8、比较,不难发现它们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实质相同,都属于探究性问题,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已知数据、图形的特点,寻找它们的相互联系,探讨其规律,找出循环节解决此类问题。通过这样的多次归类训练,使学生能聚集练习题的同类题并能分析异同,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知识链,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四、选例要有利于知识探讨、拓展题型是知识点呈现和引导学生思维的表达形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及丰富多变的题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