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

ID:55694490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5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_第1页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_第3页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_第4页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严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严重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除上述治疗外,观察组给予体位引流、胸肺物理治疗及膨肺吸痰,对照组给予翻身叩背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d后肺功能指标、累计总吸痰次数和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观察组吸痰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选用纽邦E-360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水、降颅压、头部冰枕、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以迈瑞T8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1.2.1吸痰指征吸痰时呼吸道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即吸痰动作的规范,吸痰时机的合理[4]。当患者有咳嗽或肺部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高压报警,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应立即吸痰[5]。1.2.2吸痰方法1.2.2.1对照组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常规胸肺物理治疗,即给予翻身、叩背、MR850湿化器行主动气道湿化,湿化器内湿化液选择灭菌注射用水,并根据痰液性状调节湿化液用量。吸痰前先行翻身叩击

3、患者的双侧背部,力度先轻后重,顺序为自下而上、从外到内,反复进行,约5~10mino叩击后,再给患者吸纯氧3min后,按照常规吸痰管吸痰法清除患者气道、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直至把痰吸净。1.2.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增加自制木质支架支撑患者身体促进痰液引流、排痰仪振动排痰、膨肺吸痰联合治疗3次,Q8H1次。具体方法:膨肺前先予以雅思振动排痰仪行双肺振动排痰约10〜15min,然后给予3min纯氧再给予膨肺吸痰。由2名护士(护士A和护士B)进行,护士A站在患者的右边,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好,取下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处放在无菌治疗巾上,初步将患者气管内及口鼻腔的痰液

4、吸尽后再给予3min纯氧;护士B则站在患者的左边,首先准备好带有贮气囊的简易呼吸球囊一个,接上氧气管,氧流量8~10L/min,待护士A吸完痰后在患者吸气时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湿化液5~8mL,将呼吸球囊与气管插管相连,匀速挤压简易呼吸球囊,潮气量为患者平时潮气量的1.5倍,挤压频率10-12次/min[l],每次送气后屏气2s,呼气时以较快的速度放气,使肺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以利分泌物排出[6],挤压8~10次,待听到痰鸣音后,护士A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吸痰,再由护士B待患者吸气时向气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湿化液5~8mL,挤压球囊至出现痰鸣音后,护士A

5、再进行吸痰。此过程反复进行,直至痰液吸尽。1.2.3吸痰注意事项两组患者均按无菌方法进行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负压150-200mmHg[7],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5s,每次吸痰间隔时间不少于2min,吸痰前后均吸入3min纯氧,以免因反复吸痰导致颅内高压或肺动脉高压、支气管痉挛等[8];吸痰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及幅度、血氧饱和度及面色,观察患者有无呛咳、气促、发雄、心律失常等症状体征;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挤压呼吸囊的开始时间与患者吸气动作同步[9];当血氧饱和度士20%时立即停止吸痰。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5d后潮气量(VT)、气道

6、阻力(R)、肺顺应性(C)、氧合指数(PaO2/FiO2)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治疗5d内的总吸痰次数;治疗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患者在入住ICU首日及治疗1周后均拍胸片1张)。1.4肺不张诊断标准X线胸片或CT见肺线状或片状密度增高影,听诊呼吸音减低[10]o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W.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肺不张分别为6例、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4,P<0.05);肺部感染分别为9例、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5,P<0

7、.05)o两组患者治疗5d后肺功能及5d吸痰总次数比较见表1。3讨论3.1常规吸痰存在的不足相关研究显示,无论是开放式还是密闭式吸痰,缺氧是首要的不良反应[11T2]。由于低氧可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增高。开放式吸痰时机械通气被中断负压吸引将肺内富含氧气的气体吸出,导致吸入氧气浓度降低,同时负压吸痰可引起小肺泡不张,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13]。因此吸痰时有必要采取一定辅助措施促进吸痰时所导致的萎陷肺泡复张,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3.2膨肺吸痰联合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