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

ID:5569474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_第1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_第2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_第3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摘要]目的了解藏区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基本情况,为下步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甘孜州丹巳县抽取405名不同民族的群众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听说过艾滋病的占58.8%;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占41.7%;知道艾滋病危害的占37.8%;知道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占43.7%。知道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传播艾滋病的占33.1%。结论藏区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3.1%较低,未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的在2010年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5%的目标。[关键词]藏区群众;艾滋病;知晓率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

2、孜州丹巴县405人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设计,内容为一般情况、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等。对调查对象现场一对一访谈,并当场完成问卷。最后由疾控中心进行统计汇总。1.2调查方法每份问卷设计由人门学特征和艾滋病知识10道题目两部份组成,对调查对象现场一对一访谈,并当场完成问卷的10道问题。最后由疾控中心进行统计汇总。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使用Excel和SPSS10.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般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4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性206人(50.9%),女性1

3、99人(49.1%);年龄在7〜62岁之间。藏族342人(84.4%)彝族12人(3.0%)羌族45人(11.1%)汉族6人(1.5%);文化程度:高中17人(4.2%);初中136A(33.6%);小学218人(53.8%)。文盲34人(8.4%);本次调查对象职业均为农牧民。2.2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象对听说过艾滋病的占58.8%;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占41.7%;知道艾滋病危害的占37.8%;知道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占43.7%。知道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能传播艾滋病的占33.1%。2.3群众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从学校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有15人(3.7%);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获得知识有

4、273人(67.4%);以报刊或宣传册方式获得知识有63人(15.6%);从家人和朋友处获得知识有47人(11.6%);其他途径获得知识有7人(1.7%)。2.4文化程度对群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高中学历的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题数为143道(正确率84.1%),初中学历的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题数为843道(正确率62.0%),小学学历的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题数为478道(正确率21.9%)文盲的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题数为12道(正确率3.5%)。3讨论调查显示,本次调查的藏区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3.1%,未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的在2010年

5、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5%的目标。文化程度对藏区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义化程度越高,群众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从喜欢的获取信息方式分析来看,农牧民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及喜欢的获得方式以电视、听别人讲、广播等为主,而报纸等以文字为载体的宣传方式所起的作用不大⑴。部份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不清楚,如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日常接触动会不会传染,安全套可不可以预防艾滋病等。由于群众不清楚艾滋病对家庭和社会危害,所以对艾滋病没引起更多的重视和关注[2]。本次调查显示,藏区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这不仅容易造成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艾滋病疫情的控

6、制。卫生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基层社区和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3]o为提高藏区群众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需制订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对藏区群众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健康教育[3]。4参考文献⑴杨清,阿力拉曲,任宇祥,等.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结合扶贫的HIV/AIDS综合防治模式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0(S1):10-11.[2]吴梦贤,浙江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0):607-608.[2]傅利军,单杏仁,祝彩琴.绍兴市艾滋病

7、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8):31-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