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

ID:56044978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1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结构,每个结构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案例具体说明教学设计内容的合理性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将通过两讲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从教学设计的依据入手,到例举不同文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解决教学设计需要和文本解读与研究学生密切相关;只有关注文本的自身特点和内容,研究学生学习特点,才能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教学内容。 第一讲:教学设计的依据有教学内容的分析 包括: 第一.语文教材体系的分析;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材体系的构成;对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和单元结构分析,把握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层次。 第二

2、,小语单元教学的设计 第三小语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情学段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分析包括: 第一,学生学习基础与认知规律的分析; 第二,学生需求与学习动机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包括: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二,三维目标的统一 4. 教学过程的 设计包括: 第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第二,问题的设计; 第三,学生的设计; 第四,板书、课件的设计 如阅读教学过程中诸环节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导入、整体感知、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背景知识的运用、板书与课件设计、拓展迁移练习的设计等等。 5.教学评价的设计包括: 第一,针对单元或课文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第二,试卷编

3、制与分析; 第三,语文活动的评价量表设计; 第二讲:例举说明不同文本体式优秀教学设计 1. 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阅读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引领单元主题,继续在阅读中学习体会

4、人物思想感情的任务。  本文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 学生在二年级时学过《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会感到亲切。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文章内容。通过对1—6自然段(第一件事)的学习,对 “中华不振”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所以在

5、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时会遇到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以文本为依托,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深入感悟,同时,还需要将课外资料引入到学习中,在课内外的结合中,在读与思的结合中,在读与写的结合中,增进理解,感受人物形象。 技术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 2.学习第二、三件事,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示意 复习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4分钟) 课内外结合,理解“

6、中华不振”(12分钟) 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18分钟) 总结拓展,升华情感(6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复习生字词。  租界模范中华不振帝国主义  巡警吵嚷惩处训斥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喝彩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课外内结合,理解“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  2

7、.汇报交流: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