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doc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

ID:5615825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0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_第1页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_第2页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_第3页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写人:贾凤霞一、学习目标: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二、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三、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扃牖(jiōnɡ)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yù)    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háo

2、)      异爨(cuàn)    冥然(mínɡ)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ɡu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 ②桂影班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

3、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①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作者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人称震川先生,有《震川先生文集》。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文道合一”的主张。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

4、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四、合作探究:1.用简洁语言概括项脊轩修葺前后有什么不同景象?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作者围绕“亦多可悲”还分别记叙了哪些事情?找出与之对应的表达情感的句子?五、随堂检测: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

5、,思之职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三国志》) 1.以下加点词都是官职升迁的词汇,按照升、降、授予官职归为三类,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后同时擢为刺史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⑥再迁为太史令⑦初辟司徙府,除左著作郎⑧贺卿

6、得高迁⑨徙齐王信楚王⑩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A.①④⑥⑧⑩/③⑨/②⑤⑦ B.①⑥⑧⑩/③⑨/②④⑤⑦ C.①⑥④⑧/③⑩/②⑤⑦⑨ D.①④⑥⑧⑩/③/②⑤⑦⑨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教召主者,将加重辟     ②唇吻翕辟        ③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④连辟公府,不就     ⑤秦国辟远            ⑥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      六、拓展阅读: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净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

7、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一、结构“关”情。    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  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二、细节“撩”情。     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

8、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