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

ID:56302522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0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_第1页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_第2页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_第3页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_第4页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教好散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教好散文一、散文教学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按主题编排单元,现代文学作品就选入87篇,其中散文就占了35篇,散文的数量在入选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因而教好散文,就有利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散文在中考阅读考核和作文中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叙事性散文凸显了叙事在表达主题的作用以及散文的独特的个性感悟和体验,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管阅读和写作都可以考查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的提高水平,选材的多样和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的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达和感悟,所以教好散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浅谈

2、如何教好散文1、找到作者的“自我”,即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从现代散文诞生的那一天起,无数论者就已在反复强调散文有‘我’的本质特点。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说过,“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韩少华副教授也说过,“散文,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散文一般不像小说那样以人物形象的相对完整的塑造为能事,虽然也并非轻视人物情态的传神。散文更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

3、锡庆认为,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这是对散文作的最好注释。在小说中,小说重在客观再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是隐藏在故事和叙述背后的;而诗歌,要么主张无我,要么自我的感情经过了过滤、夸张与变形,而且诗人的情感也可能是概括化的。可散文必须向读者坦诚真实的自我,所以散文最难作假。所以我们散文教学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散文中有没有主人公?其实,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抓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即便是叙事性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也要有别于小说的人物分析。例如有些老师讲《散步》,把精力放在分析四个人物的性格上。2007年某杂志发表一篇《背影》教学设计,它确定的教学

4、目标就是:掌握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手法。这样的教学都是有失偏颇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就散文教学而言,找到了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后,教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丰富了。《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这篇文章,如果我们紧紧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来设定话题,选取文中三次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作为突破口,请学生自己说出这是作者在反复抒发对安塞腰鼓

5、的赞叹之情。借此以点带面,替学生先梳理清楚作品的行文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层层递进的情感宣泄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疑过程中集中火力各个击破,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了。2、了解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如果要阅读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两本书,我们知

6、道,鲁迅的作品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作为一个中学生,读起来更是费力。在现实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了解鲁迅思想发展的脉络,了解鲁迅的精神实质,才能帮助学生们真正地去慢慢体会鲁迅作品的内涵。其实这个观点,在我们学习的教材中有更好的体现,在此,笔者就不一一熬述了。3、把握散文特点,分解剖析。散文阅读教学,其实是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当代散文家杨朔曾经认为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但如果从作品实际看,“形散”者,未必散,如《背影》,集中回忆一件往事,并不散;《心田上的百合花》写了山野间的一株百合努力开花的生命历程,也不散。“神聚”者,又怎

7、样聚?信笔抒写,未必有统一的中心。如《藤野先生》,并不是所有文字都为表现藤野先生服务。放在《朝花夕拾》的文集里来看,《藤野先生》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而这段生活及其回忆里,并不是只有藤野先生,还有日本留学的各种复杂感受。如果说有什么感情基调的话,也应该是弱国子民的耻辱,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转折点。而“以小见大”,也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