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

ID:56743031

大小:213.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150B51备案号:33704-2012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044-2012大竹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SolengrandisDunkerTechnicalstandardforartificialbreeding2012-03-31发布2012-05-31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044-2012前言为规范大竹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海洋水

2、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华、姚国兴、张志伟、吴杨平、吴建平、张曹进。DB32/T2044-2012大竹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竹蛏(SolengrandisDunker)工厂化人工育苗的育苗条件、亲贝、产卵与孵化、浮游幼虫培养、附苗、稚贝培育、稚贝出池、包装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大竹蛏、长竹蛏、缢蛏工厂化育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

3、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育苗条件3.1育苗设施3.1.1催产池33长方形水泥池,容量10m~20m,水深1.0m~1.3m,池底高于育苗培育池底0.5m~0.7m。池底铺12cm~15cm厚的粗砂(0.5mm<Φ<1.0mm)。催产池亦作为亲贝暂养池用。3.1.2育苗培育池33方形或长方形水泥池,容量20m~40m,水深0.6m~1.3m。3.1.3其他设施具有贝类人工育苗所需的藻类培养池,与育苗池、藻类培养池相配套的供水、供气、供电等设施。3.2设施消毒3.2.1催产池消毒用浓度为10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h后,用

4、砂滤海水反复翻洗粗砂至洗净。3.2.2培育池消毒育苗前,培育池及工具用20ppm~30ppm漂白粉溶液浸泡24h~48h,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24h以后使用。3.3水质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1DB32/T2044-20124亲贝4.1选择标准亲贝外形特征应符合贝类分类学中有关大竹蛏的特征描述;贝体无破损,足无损伤,洁净、光滑,健康,活力强;性腺成熟饱满,壳长在8cm以上。4.2入池时间4月~6月将自然成熟的亲贝从海上采捕入池。4.3入池前处理亲贝入池前,捡出破损、损伤个体,用砂滤水冲洗贝体表面浮泥

5、杂物。4.4暂养方式44散养于催产池内,暂养水深保持60cm~80cm,饵料密度保持10×10个/ml~15×10个/ml。4.5暂养条件22暂养密度1.5kg/m~2.5kg/m;换水1次/d,换水量80%;水温18℃~26℃;连续充气。5产卵与孵化5.1采卵方法采用阴干流水法诱导产卵。5.2受精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自行受精。5.3多余精液的处理产卵结束后,将所得的受精卵按要求的孵化密度用虹吸法分配至各个培育池中,加满水,然后加大充气量,捞取水面泡沫,清除多余的精液。5.4孵化密度不大于10粒/ml。5.5孵化条件水温19~27℃,盐度

6、20~30,光照500Lux~1500Lux,连续微波充气。6浮游幼虫培养6.1培育条件──水温:19℃~27℃;──盐度:20~30;──光照:500Lux~1500Lux2DB32/T2044-20126.2“D”形幼虫收集受精卵发育为“D”形幼虫后6h内,用孔径0.048mm的筛绢网排水收集,移入育苗池培养。6.3密度“D”形幼虫投放密度3粒/ml~5粒/ml。6.4充气2用孔径为0.15mm~0.125mm散气石连续充气,3m布置2个散气石。6.5换水每天2次,每次1/3~1/2,换水网箱孔径为0.074mm。6.6投饵“D”形

7、幼虫饵料以叉鞭金藻、等鞭金藻、巴夫藻等新鲜单细胞藻类为主,壳顶幼虫后可投扁藻、小硅藻等。一般每天投饵2次,早晚各1次,均在换水后进行。投饵量以幼虫存池数量和胃饱满情况灵4活掌握,杜绝投喂老化和被污染的饵料。“D”形幼虫期,投饵后保持水体中藻类细胞2×10个/ml~4443×10个/ml;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投饵后保持水体中藻类细胞3×10个/ml~5×10个/ml。7附苗7.1附苗时间幼虫经6d~10d培育后,幼虫出现眼点时准备附苗。7.2附着基处理附着基为泥砂,粒径8µm~16µm。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粉砂泥经烈日

8、暴晒,干燥粉碎备用。使用前用煮沸的海水浸泡处理,冷却后使用。7.3附着基投放处理过的附着基用孔径为0.074mm的筛绢过滤后均匀投放于培育池,充分沉淀48h后使用,粉砂泥用22量为1.5kg/m~2.0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