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讲义.doc

浮针疗法讲义.doc

ID:56760775

大小:7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7-07

浮针疗法讲义.doc_第1页
浮针疗法讲义.doc_第2页
浮针疗法讲义.doc_第3页
浮针疗法讲义.doc_第4页
浮针疗法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浮针疗法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浮针疗法讲义第一节    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Fu'sSubcutaneousNeedling,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NeedIingtherapy)。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  浮针疗法在英文中曾被称为FloatingAcupuncture、Fu'sAcupuncture,FuNeedling、FloatingNee

2、dling,现在多用Fu'sSubcutaneousNeedling(以下简称FSN)一词,所用针具(一次性浮针器具,国家发明专利号,(97114318•8,公开号,CNl186653A)称为NNeedle。    浮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一  浮针疗法理论与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关系1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现代针灸学。2传统理论以传统文化为根底,以经络输穴为理论主体,而浮

3、针疗法多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核心,其理论主体融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关部分,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有明显不同。3浮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都属于needl土ngtherapy,在临床上有着互补作用。4浮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在机理上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似。概括起来,主要是:对针灸学临床、文献和实验等方面的长期思考使我们发现了浮针疗法。二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    (1)腕踝针在腕部、踝部进针仅仅是一种部位上的选择。现代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位的皮下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组

4、织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腕踝关节附近呢?针刺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    (2)按照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更为明确地强调得气的重要性;“只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可治也。”现代刚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也认为:"一般地说,得气迅速时,疗效就好:得气较慢时,疗效就差;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治疗效果。"但是,大家

5、知道,在临床上,不得气而同样取效的现象也有很多。特别是激光治疗、电磁治疗时患者没有得气感觉。这些矛盾现象导致了下列疑问的产生:得气是不是针灸临床必不可少的取效环节,还是针灸治疗时一个伴随现象?在皮下针刺没有得气现象,能不能取效?三科学研究  现代关于针刺和经络研究的一些成果是发现浮针法的推动力量。  (1)董宏伟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100Hz经皮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相比,镇痛效果较强,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  Hans治疗仪仅仅是在皮肤上通电,也能取得一定疗效。甚至在古希腊,很可能包括古埃

6、及,就懂得用电鲤放电来治疗各种痛症。  范文..因此,在皮肤表面的电刺激就能有一定的作用,而深部组织的作用不很明显,因此,我们设想,在这种取效的过程中,皮肤或其他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其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松结缔组织,含水量相对大,电阻小,按照物理学原则,电压相等的情况下,电阻小的线路电流量大,所以,经皮电刺激所以起作用,疏松结缔组织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性最大。(2)有实验证明,经络没有独特的物质基础。余安胜等基本上排除了经络是一种现代医学还没有发现的独立的组织结构

7、的传统认识。但神经、血管、淋巴、筋膜、肌健、肌肉这些组织结构中哪一个起主导作用还未明确。史学义等通过实验进一步认为:"皮肤、皮下结缔组织是穴位普遍的形态学基础,而不同穴位的组织结构成分及其数量的差异、相互组合方式的不同,及与其邻近组织结构进而与整个机体的结构功能联系的不同决定不同穴位特殊性。  浩然等认为经络是存在于四肢的肌即间隔和躯干的筋膜间隙等部位的间隙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连接搭桥而形成的路线;这种理论强调了疏松结缔组织的重要性,无独有偶,尔输等发现穴位区钙元素浓度比经络线上非穴位区高4倍以上

8、。党瑞山等为探讨经络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在3具成人尸体上留针于穴位局部后再解剖观察了手太阴肺经全部穴位与相关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l1个肺经穴位中,与骨膜相关者9个,与神经鞘膜和动脉壁相关者各1个,X线,CT观察验证了尸体解剖观察结果。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经络与结缔组织的关系和经络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有人认为,经络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早、分化较低的传导组织,而结缔组织也是出现较早、分化较低的组织。因此,我们认为,经络的现象与疏松结缔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