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PPT课件.ppt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

ID:56977136

大小:2.03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7-25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_第1页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_第2页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_第3页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_第4页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咽后脓肿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咽部脓肿咽部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1扁桃体周围脓肿前上型扁桃体周围脓肿后上型咽后脓肿2咽旁脓肿3扁桃体周围脓肿概述:扁桃体周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平均年龄20-35岁,儿童和老人少见,国外报道年龄最小患者为4个月婴儿。本病多单侧发病,两侧同时发病者极少。按其发生部位,临床上可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前者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舌腭弓之间,此型最常见;后者位于扁桃体与咽腭弓之间,较少见。临床表现1、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以上,咽痛加剧,吞咽时尤

2、甚。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同侧耳部及牙齿。临床表现2、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假性僵直)。讲话时似口中含物不清,张口受限,口内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身体衰弱。检查1.患者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因剧烈咽痛和张口困难,检查常不合作。2.早期周围炎时,可见一侧舌腭弓显著充血。若局部明显隆起,甚至张口困难,提示脓肿已形成。检查3.前上型者,患侧腭舌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舌腭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且推向内下方。病程7~10天者,有的脓肿可自行破溃排脓。诊断4.属后上型者,患侧咽腭弓红肿呈圆柱状,扁桃体被推向

3、前下方,软腭与悬雍垂可无水肿,常无张口困难。但是,炎症可向下扩散至喉咽部及喉入口等处,可引起喉水肿等并发症。诊断1.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检查,诊断不难。2.咽痛逾4-5天,局部隆起明显及剧烈咽痛,即可判定脓肿已形成,穿刺抽脓可确定诊断。诊断3.超声诊断显示扁桃体周脓肿的敏感度为90.9%,其鉴别扁桃体周围炎和扁桃体周脓肿的准确率可达88.9%,特异性为80%。扁桃体增大或均匀的脓肿可通过口外超声检查证实,但当扁桃体周脓肿为不均匀的囊腔时,经口内超声检查准确率更高。鉴别诊断1.扁桃体脓肿:为扁桃体本身的脓肿,可在扁桃体内抽出脓液,患者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隐窝

4、中可见脓液流出,患者多无张口困难。2.扁桃体恶性肿瘤:一般无发热,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而有溃疡,均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活检可确诊。鉴别诊断3.脓性颌下炎:为口底的急性炎症,形成弥漫性蜂窝织炎。在口底及颏下有痛性硬块,舌被抬高。压舌或伸舌时感到疼痛和困难,张口受限但非牙关紧闭。感染可扩散至喉部,引起呼吸困难。软腭及舌腭弓无充血隆起。治疗经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可迅速控制,预后良好。1.脓肿形成前的处理:其治疗与急性扁桃体炎相同。给予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及适量的类固醇激素,并给予输液、对症治疗。治疗2.脓肿形成后的处理(1)穿刺抽脓:可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

5、脓腔部位。2%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用16~18号粗针头于脓肿最隆起处刺入;穿刺时,应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隙内大血管,针进入脓腔,即有脓液抽出。治疗2、切开排脓:前上型者可在穿刺获脓处、或在选择最隆起或最软化处,常规定位是:从悬雍椎根部作一假想的水平线,从腭舌弓游离缘下端(与舌根交界处)作一假想的垂直线。二线交点稍外即为适宜切口之处,切开粘膜及浅层组织后(不宜过深,避免损伤大血管)用长弯血管钳向后外方顺肌纤维走向撑开软组织,直达脓腔,充分排脓。术后不置引流。对后上型者则在腭咽弓处切开排脓,次日复查,必要时可再次分开排脓。((3)施行扁桃体切除

6、术:适宜病程较长,多次切开排脓仍未治愈者。(1)患侧扁桃体切除后,具有排脓彻底,恢复快,且无复发的优点。术后疼痛较轻,发生出血、脓毒血症或其他并发症者极少,比缓解期施行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2)缺点是张口受限,操作不便。3.脓肿消退后的处理:应在脓肿消退2周后,将扁桃体切除,以预防复发。概述:咽后脓肿为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急性较为常见,占94.8%,为咽后淋巴结急性化脓所致,多发生于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半数以上病例发生于1岁以内。冬、春两季多见。第二节,咽后脓肿2、慢性较少见,占5.1%,多因颈椎结核引起。一般认为成

7、人多见,但据临床资料观察,儿童患病者也不少见。筋膜间隙是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较重要的有咽后隙、咽旁隙。筋膜间隙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第1、2胸椎平面,两侧仅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间隙相隔。咽后隙在中线处被咽缝分为左右两侧,且不相通。每侧咽后间隙中含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及鼻腔鼻窦等区域所属的淋巴结,3个月至3岁以前婴幼儿较多,儿童期逐渐萎缩,至成人只有极少淋巴结。咽后间隙是咽后脓肿的好发部位。筋膜间隙1.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婴幼儿每侧咽后隙中有3-8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鼻咽、口咽、咽鼓管及中耳

8、、腮腺等区域的淋巴引流,故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均可引起咽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