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

ID:57148876

大小:1.0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8-04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_第1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_第2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_第3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_第4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化学教材总结模块一元素及其化合物(必修一第3、4章.必修二第4章)一、碱金属元素实验1:察用刀切开的钠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现象。现象与解释: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就变暗了,这是由于钠与氧气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膜。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NaO),发出黄色的火焰。22实验2:(1)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2)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

2、水法收集气体。等试管中气体集满时,小心地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生成的气体。现象与解释:(1)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伴有“嘶嘶”的响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是放热反应。(2)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3:(1)把水滴入盛有NaO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2)22用脱脂棉包住0.2gNaO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2

3、2现象与解释:(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2)反应放出的热能使脱脂棉燃烧,而反应中生成的氧气又使脱脂棉的燃烧加剧。化学方程式为:实验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CO或NaHCO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233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CO和NaHCO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233现象与解释:装有NaHCO的试管上的气球膨胀得快,说明与NaHCO与稀盐酸的反应比与NaCO稀盐酸的3323反应剧烈。实验5:把NaCO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

4、灰水,然后加热,观察23澄清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一容积NaHCO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3现象与解释:NaCO受热没有变化,NaHCO受热后放出了CO2332。实验6: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元素的物理性质4、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实验7:把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现象。并跟钠在

5、空气里的燃烧现象进行对比。现象与解释: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实验8:仿照上述“实验3(1)”完成钾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与解释: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命题角度:利用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二、镁、铝及其化合物实验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浓NaOH溶液,在各放入一小段铝片和镁条,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与解释

6、: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铝能反应,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同时生成NaAlO。2实验2: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纱),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化学方程式为:实验3:铝热反应: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2、实验现象:镁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

7、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3、化学反应方程式:FeO+2Al2Fe+AlO23234、注意事项:(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实验4: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的Al(SO)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243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沉淀,可得较

8、纯净的Al(OH)。取少量Al(OH)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33现象与解释:生成的白色胶状沉淀是Al(OH),Al(OH)分解生成AlO和HO。33232命题角度:化学方程式:实验5:把上述“实验5”中制得的Al(OH)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盐酸,往另一个3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