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

ID:59506335

大小:26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09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_第1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_第2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_第3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_第4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总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4e(OH)2+O2+2H2O=4e(OH)33、注意事项

2、:(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五、硅酸的制备: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六、重

3、要离子的检验: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2、SO42-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命题角度: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3、验满: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②将蘸

4、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拓展: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为: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八、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

5、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4、实验拓展: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提示】由于此

6、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命题角度: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1、实验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十、铝热反应: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2Fe+Al2O34、注意事项:(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

7、化膜,否则难以点燃。(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OH-=H2O△H=-57.3KJ/mol(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

8、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