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ID:5785450

大小:3.21 MB

页数:234页

时间:2017-12-24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_第1页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_第2页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_第3页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_第4页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课程题目诊断学基础序号1班级日期节次教学题目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及热型2熟悉发热的病因及病机3了解发热的伴随症状及诊治要点教学重点发热的临床表现及热型发热的病因及病机教学难点发热的病因及病机教学活动讲授实验见习电教操作讨论练习演示教学资料挂图模型标本实物文献资料任课老师签名蒲永莉第1页教学进程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请同学谈一谈对发热的亲身体会。新课内容(80分钟)发热[概述]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

2、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1、正常人一般为36-37℃左右2、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3、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发病机制]1、致热源性(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外源性致热源(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激活白细胞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内源性致热源通过血脑屏障产热>散热发热体温调节中枢2、非致热源性发热第2页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产热过多的疾病:

3、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病因与临床分类]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4、(1)体温上升期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如疟疾。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2)高热期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3)体温下降期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如疟疾。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炎。[热型及临床意义]定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第3页临床意义: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稽留热(continuedfever)①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5、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②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③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2、驰张热(remittentfever)①体温常在39℃以上②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最低体温仍然高于正常。③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隙热(intermittentfever)①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②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波状热(undulantfever)①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

6、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②常见于布鲁菌病。5、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①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②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必须注意: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②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③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伴随症状]⑴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⑵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⑶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

7、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第4页⑷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⑸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问诊要点]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3、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4、患病以来一般情况5、诊治经过6、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

8、业史等[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如感染性疾病需使用有效抗生素。2、对症治疗:(1)降温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等)药物降温(柴胡、安痛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