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

ID:58005839

大小:48.1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9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_第1页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_第2页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_第3页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_第4页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父母总是受指责,而非受训练:P.E.T.的完整系统包括:教学原理,技巧(必须让父母了解关于建立有效亲子关系的所有事实,并从两人相处的一些最基本原则入手)。只有知道了整套系统,父母才会明白:为什么要使用P.E.T.的方法;选择适当时机使用这些方法;预知这些方法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第二章父母是人,不是神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接受和不接受。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无需假装无条件地接受,甚至自始至终地接受。他们也不应该在感到不接受的时候假装接受。

2、接纳的概念: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要视其个性而定。对于孩子行为的接受程度受:孩子本身、父母心情、父母和孩子所处情况的不同等影响。父母可以(也必然会)前后不一致:重点是要保持自身的真实性。父母无须建立“统一战线”:要保持真实必然会出现的不统一战线。虚假的接纳:父母的虚假感受会从肢体语言里面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孩子对于父母的态度非常敏感,收到了该行为的讯息后,孩子们会感觉很困惑,因为他们接收到的是“混合信息”或者说“相互矛盾的信息”。若一个孩子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中,他将会不知所措,继而感觉到挫折和局促不安。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父母喜爱,导致孩子不断做出更多

3、的“试探”,会使他们产生很深的焦虑感,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当孩子接收到“混合信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开始对父母的诚实和真诚表示怀疑。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感觉,而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你能只接纳孩子这个“人”,而不接纳他的行为吗?不可能!我们对“真实父母”的定义:父母不该(不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应该接纳父母双方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见的事实。父母发出的是明确而诚实的、内外一致的信息的时候,孩子也能富有建设性地处理父母的不接纳。是谁拥有问题:核心理念是问题归属原则。是孩子拥有问题(孩子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不高兴,感觉到挫折

4、,遇到了麻烦——采用倾听技巧);还是家长拥有问题(孩子的行为干扰到父母的权利,影响了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采用面质技巧)。有众多的父母都落入了一个陷阱,即本该属于孩子的事情,去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当父母跳起来承担解决孩子问题的责任而又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自我指责。第三章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接纳性语言大多数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极大程度地依赖于“不接受”的语言,认为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佳方法。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成长所提供的土壤都因为充满评价、判断、批评、说教、教化、警告和命令而变得沉重——这些信息传达了对孩

5、子自身的不接受。接纳性语言可以使孩子敞开心扉,自由地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情感和问题。接纳性语言的力量:接纳所带来的影响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孩子有了“被爱”的感受。因为接纳他人“如其所是”就是真爱的一种行为;相对的,被他人加纳后,才会感觉到被爱。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接纳是来自内心的,但是如果要成为影响他人的有效力量,它必须被积极主动地表现出来。除非别人用某种方式积极地表明他接纳我,否则我永远也无10法确切知道自己是否被他接纳。非言语表达接纳:不干涉:当一个孩子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父母若不加以干涉、放手不管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接纳感的非语言方式。很多父母

6、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经常通过干涉、打扰、接手、检查和介入向他们的孩子表达不接纳感。(拥有不干涉的态度真的很困难。)被动倾听:“什么也不说”也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接纳感。保持沉默——“被动倾听”——是相当有效的一种非语言信息,可以让对方感觉真正地被接纳。(倾诉者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协助,从情绪发泄转移到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接纳:12种沟通障碍:(对交谈双方的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造成孩子停止开口,使孩子感到内疚或者无能,减低孩子自尊,引起自我防御,激发憎恨,使他感到不被接纳,等等)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件事,给他一个

7、命令;发出“解决方案”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件事会有什么后果;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做;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见闻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发出“贬损信息”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为孩子做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7.赞扬、表示赞同:供给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

8、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