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pdf

ID:58016788

大小:166.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pdf_第1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18·《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年第4期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与防治邢涛郁星星(1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高桥站2001372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南汇新城镇站201309)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道、消化道或通过皮肤黏膜(特别是脚步伤口)感染害家鸭、火鸡和多种野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而发病,病鸭和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此外,恶传染病,其中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临床常表现劣的饲养环境、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应激以为缩颈、绿色下痢,后期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并发感染都是继发本病的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

2、性渗出形成的气囊炎、心包诱因。炎、肝周炎等病理特征。我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本3临床症状病,由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易引起雏鸭大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4d,最长为I周,最急批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性病例通常无明显症状即突发死亡,剖检病理变化本文根据临床实践生产经验,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防不明显;急性病例多见于2~4周龄雏鸭,临床表现制措施。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缩颈,眼鼻分泌物增加似1病原学特性“眼镜状”,排绿色稀粪,后期呈运动失调、抽搐、角1.1形态及染色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继而死亡;慢性病例多发生在4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

3、染色阴性菌,有荚~7周龄的小鸭,初期症状与急性病例类似,耐受过膜,无鞭毛和芽孢,大部分单个存在,菌体大小为后多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肉鸭多被淘汰。0.2~0.5m,少数呈双排列或长丝状n,瑞氏或美对病死鸭进行剖检,最明显的眼观病变是全身蓝染色后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短杆菌。浆膜、脏器表面及气囊壁等处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1.2菌种抵抗力物附着,严重者引发脏器病变及粘连,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母鸭常伴有输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对环境的抵抗力略有差异,但绝大多数菌株在室温条件下,固体培养基上能存卵管干酪样物堵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出现纤维活3

4、~4d,在4℃条件下,肉汤培养基上可以存活2素性脑膜炎。~3周。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若长时间保4诊断方法存菌种需冻干。4。1临床诊断1.3培养特性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特鸭疫里默氏杆菌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征,结合病死鸭的发病症状、剖检后全身脏器的纤巧克力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而在维素性渗出,可作出初步诊断。要进行最终确诊需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在37℃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含有CO的环境中培养,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4.2病原茵的分离与鉴定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呈小露珠状,在普通肉

5、汤培无菌环境下采取心、肝、脾等病变脏器,血液或养基上,呈现先浑浊后清亮的特征,分离出的菌株组织,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上,37℃条接种到马丁培养基上,折光观察可见菌落边缘泛件下培养24~48h,观察菌落形态后做纯培养,通荧光叩。过培养基筛选及染色镜检可对菌落进行鉴定。心、2流行病学肝等新鲜组织涂片经染色后镜检,可以作为快速检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感染家鸭,且发病率和病验的一种方式。死率高,因此对规模化肉鸭养殖冲击较大。2~3周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本病与大肠杆菌、沙门氏龄的雏鸭对本病的易感性最高,而1周龄以下或8菌病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

6、较为相似,给临周龄以上的鸭发病率较低。本病没有特定的高发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在麦季节,一般在寒冷、高湿的时节多发,主要经呼吸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菌落,沙门氏菌是白色针尖《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年第4期·119·样小菌落,鸭疫里默氏杆菌则不能生长的特性来加5.3免疫接种以区分。鸭疫里默氏杆菌株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免疫接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上与种仍是预防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多杀性巴氏杆菌极其相似,常规方法很难将两者区血清型高达20种,各型间基本无交叉保护作用,因分开来。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利用巴氏杆

7、菌发酵多此,在实际生产中,须制备同种血清型的鸭疫里默种糖类,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弱的特性氏杆菌疫苗来预防本病。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来鉴别初诊,确诊仍需通过病原学鉴定或血清学灭活疫苗,程安春等研究表明,“蜂胶灭活苗”在临诊断。床应用中能够取得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合当地4.3动物试验血清型研制的油佐剂灭活苗或与大肠杆菌等联合取分离纯化的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对15日研制的二联或多价苗等都能对本病起到很好的预龄的雏鸭分别采用滴鼻、饮水、皮下注射三种方式防作用。模拟自然感染,设立空白生理盐水作对照组,攻毒6结论后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并做好相应记

8、录。接种后接触感染是鸭疫里默氏杆菌传染的主要方式,24h,实验组出现临床症状,48h后实验组开始陆续因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主要途径。死亡,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