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ID:6013032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1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2页
资源描述: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鸭疫综合症等。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常引起小鸭的大批发病和死亡,目前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使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鸭可以减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

2、尘土、飞沫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它的发生与鸭龄的大小、饲养管理的好坏、各种不良应激因素或其它病原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死亡率一般在5%-75%。如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或雏鸭转换环境、气候骤变、受寒、淋雨,及有其它疾病混合感染时,更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往往可高达90%以上。耐过鸭常生长不良,增重缓慢,失去饲养价值,而且该病在发病场能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鸭感染发病,加上本病难于根治,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饲

3、养卫生管理  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条件,并喂以优质全价的饲料,保证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量,以增强雏鸭的体质,适当调整鸭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鸭棚内的温度、湿度,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季节,做好雏鸭的保暖、防湿和通风工作,尽量减少受寒、淋雨、驱赶、日晒及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同批次、不同天龄的鸭不能混养在一起。鸭群出栏后,对各种用具、场地、棚舍、水池等要全部进行消毒。四是要做好场地卫生工作,坚持消毒和防疫制度。定期对饮水器、料槽清洁消毒,并做好其它

4、疾病的接种和防治,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此病的感染和发生。使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鸭垫料柔软干燥,冬季表面温暖,鸭粪被分解卫生条件好无臭味,减少了被感染的机会。  第二,药物防治  在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时,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用氟本尼考拌料,5%的氟苯尼考按0.2%的比例拌料,连用5天,个别重症者可按25mg/kg体重肌肉注射,连用2天,能取得显著疗效。也可用先锋15-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或用庆大霉素8千-1万单位肌肉注射,结合大群用药

5、拌料,连续3-5天。或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25-50ppm溶水自由饮用,注意可以用药敏试验确定敏感菌,还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同时添加多种维生素,都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还可以使用中药,用黄莲、青木香、白头翁、薄公英、鱼腥草等煎服,拌料或灌服,连用3-5天;鱼腥草、黄柏、苦参、丹参、茵陈等煎服,连用3天。使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鸭,有益菌和有益物质可以提升鸭群的免疫力,增加抗病力。  第三,疫苗免疫  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当地主要流行血清型,选取相应菌株研制疫苗,可以

6、达到更有效的防治效果。采用灭活疫苗免疫鸭群,一般需要免疫两次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力,肉鸭在7-10天龄进行首次免疫,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0.2-0.5ml/只,相隔1-2周后进行二免,0.5-1ml/只,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根据本病的发生、流行特点,防治本病最主要和根本的是做好预防工作,改善鸭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尽量减少不良应激,做好雏鸭的防寒保暖工作,建立合理完善的防疫和消毒制度,以减少其它疾病的并发;在搞好管理措施的同时,合理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并结合高敏药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

7、防治本病,从而减少鸭群的发病和死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