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doc

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doc

ID:58257034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3

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doc_第1页
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doc_第2页
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掌握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敏芬芳2011-5-30叶圣陶先生认为,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理解课文”,所以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但在事实上,要培养五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还需要作出许多努力。把握特点,讲究方法。下面以五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为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首先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揣摩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在学习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亲人是谁?谁与亲人再见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为什么要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正式上课的过程中,可根据这些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进行3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这篇课文感情真挚,但课文所写故事离生

3、活较远,要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很重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在完成前两步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预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

4、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送别——回忆——抒情”。虽然学生的表述很多,但大多数都能把握要点。悟出作者的思路。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3“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六、结语:一点体会实践告诉我

5、,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地启发、引导,教一点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通过预习培养能力的。但能力的提高,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从教学实际出发,把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活动,是和老师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这样,就能从教材、学生实际等方面,真正培养学生综合性的预习能力。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