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课.doc

声现象复习课.doc

ID:58334644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声现象复习课.doc_第1页
声现象复习课.doc_第2页
声现象复习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声现象复习(课时一)一.复习目标掌握《声现象》概念等基本知识点二.复习指导请同学们根据复习指导认真看课本P12-P31页的内容,重点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声音特征,交流并熟记本章知识点,15分钟后对同学们的复习效果进行检测。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观察P13页声音速度表,找出其中的规律)2、了解耳的构造进而理解人如何听见声音?3、声音特征有哪些?它们分别和什么因素有关?4、响度是怎么衡量的?声音传播需要那几个环节并如何进行控制?5、声的应用包括那两部分?会举例它们的应用三.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同

2、学拿出检测本检测)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声音以的形式来传播3.声音速度:在℃时,空气中传播速度是:。人耳的分辨时间以上,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声音在三态中的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利用回声可测距离:4.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人耳听觉范围HZ,次声波多发生于时。(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例如:听音

3、辨别好坏、真假。5.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7.声音的利用:声音具有和。信息应用有、。判定物体方位是应用。四、查漏补缺学生在更正声传播条件和特征时肯定会不全面,教师应适当举例给予指导,让学生对形容声音特征的词汇进行归纳,以便更深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熟记课本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2、完成中考复习资料P1页的知识清单和中考再现。六、课后反思:《声现象》复习(课时一)课

4、后反思在这样安排前我曾采取复习加习题检测的方式授课,但效果很不好。一方面是“洋思教学”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时间耗费较多;另一方面课时内容较多,急匆匆完成一堂课什么也抓不住,效果不是一般的差。经过重新设计后,复习节奏变得很清晰---每一相关章节安排三节课(第一节课以掌握知识点为主,第二节课巩固和检测更正及扩展,第三节课测试),学生知道每节课该干什么,学生的思维和精力都可以跟上,并可以提前准备。但实行后又发现新的状况,一、对程度好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且效果良好,然而但部分学生没有预习习惯,课堂上给定的时间达不到自学指导要求,前记后

5、忘,基础掌握不好,导致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结合“洋思教学”的认识,对这种新方式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功夫下在课外。只有对学生有了明确的要求,他们才会更准确的领会教师意图,也就是说课前一定要安排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要在课堂上进行跟进。二、课堂学习时间安排要求较高,时间长则学生紧张不起来浪费资源,短又达不到学习目的,因此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上完课后觉得本节课复习时间安排10-12分为宜,学生更正时一定要板演,以便对照,对于有争议的题要请学生说明理由。时间富裕情况下可以进行当堂训练,但最好以作业为主,达到巩固和减轻课业

6、负担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