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

ID:58403240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9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教案适合备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同学,这两个教案只是给出一个教案的大致写法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仅供大家参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不需要写得太长太详细,只要写出大致脉络就可以了,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教学方案课程名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4.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一幅画像》修改前后的对比,来体会作文的修改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

2、水平2.通过对文章多种形式的读和小组讨论,体会文章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和感恩之情以及体会叶圣陶先生对学问的一丝不苟和对人的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感受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2.学会作文先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1.学习作文的修改方法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绿绿的爬山虎”所蕴含的意义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从那篇课文中我们得知作者叶圣陶先生很喜欢爬山虎,今天

3、,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和叶老先生、爬山虎都有关的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问: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那几件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2.细读课文细读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段落,体会出作者的惊讶和感激之情,点名学生朗读找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给“我”修改作文的?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点名回答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感悟。巩固练习比较修改前后的《一幅画像》,总结修改作文的技巧课堂小结通过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这件

4、事,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真诚待人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理解作文先做人的道理。同时学会修改作文的一些技巧。作业布置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心怀感激的人,请以此写一篇作文。组内互改作文。板书设计替我修改作文对学问一丝不苟绿绿的爬山虎----叶圣陶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对人平易近人教学方案课程名称尊严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掌握本课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感受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明白尊严对于做人的

5、重要性,学会自尊自爱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外貌和动作的描写学会刻画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从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的语言、外貌和动作描写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请学生回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们自由诵读课文,然后分角色朗诵,读出感情2.精读课文,升华形象找出对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说说你能丛中体会到什么,小组讨论,再点名回答。分别概括年轻人和杰克逊

6、大叔的人物性格巩固练习思考感悟: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会怎么做?你觉得哈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给了你什么启示?课堂小结通过对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归纳出人物的性格,并能从哈默的身上学到尊严对于一个人的意义重大。作业布置收集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和故事;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板书设计神态尊严动作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