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Part1钢结构.doc

第四章Part1钢结构.doc

ID:58833409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4

第四章Part1钢结构.doc_第1页
第四章Part1钢结构.doc_第2页
第四章Part1钢结构.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Part1钢结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单个构件的承载力——稳定性(Part1)1、弯矩作用在实轴平面内的双肢格构式压弯柱应进行和缀材的计算。(A)强度、刚度、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单肢稳定性(B)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单肢稳定性(C)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D)强度、刚度、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单肢稳定性2、实腹式偏心受压构件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公式中的βmx为。(A)等效弯矩系数(B)等稳定系数(C)等强度系数(D)等刚度系数3、单向受弯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时是形式的失稳。(A)弯曲(B)扭转(C)弯扭(D)双向弯曲4、为了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性,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A)增大截面(B)增加侧向支撑点(C)设置横向加劲肋(D)改变荷载作用的位置5、当梁上有固定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其作用点处应。(A)设置纵向加劲肋(B)设置横向加劲肋(C)减少腹板宽度(D)增加翼缘的厚度6、焊接组合梁腹板中,布置横向加劲肋对防止引起的局部失稳最有效。(A)剪应力(B)弯曲应力(C)复合应力(D)局部压应力7、焊接组合梁腹板中,布置纵向加劲肋对防止引起的局部失稳最有效。(A)剪应力(B)弯曲应力(C)复合应力(D)局部压应力8、防止梁腹板发生局部失稳,常采取加劲措施,这是为了。(A)增加梁截面的惯性矩(B)增加截面面积(C)改变构件的应力分布状态(D)改变边

3、界约束板件的宽厚比9、工字形梁受压翼缘宽厚比用b1/t表达,b1为。(A)受压翼缘板外伸宽度(B)受压翼缘板全部宽度(C)受压翼缘板全部宽度的(D)受压翼缘板的有效宽度10、跨中无侧向支承的组合梁,当验算整体稳定不足时,宜采用。(A)加大梁的截面积(B)加大梁的高度(C)加大受压翼缘板的宽度(D)加大腹板的厚度11、焊接工字形截面简支梁,当时,整体稳定性最好。(A)加强受压翼缘(B)加强受拉翼缘(C)双轴对称(D)梁截面延长度变化12、工字形或箱形截面梁、柱截面局部稳定是通过控制板件的何种参数并采取何种重要措施来保证的?。(A)控制板件的边长比并加大板件的宽(高)度(B)控

4、制板件的应力值并减少板件的厚度(C)控制板件的宽(高)厚比并增设板件的加劲肋(D)控制板件的宽(高)厚比并加大板件的厚度13、轴心压杆整体稳定公式N/φA≤f的意义为。(A)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B)截面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C)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的欧拉临界应力值(D)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值14、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在验算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采用换算长细比,这是因为。(A)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B)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C)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D)考虑单肢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15、计算格构式压杆对

5、虚轴x轴的整体稳定性时,其稳定系数应根据查表确定。(A)λx(B)λox(C)λy(D)λoy16、对长细比很大的轴压构件,提高其整体稳定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支座约束(B)提高钢材的强度(C)加大截面面积(D)减少荷载17、工字型组合截面轴压杆局部稳定计算时,翼缘与腹板宽厚比限值是根据___导出的。(A)σcr局<σcr整(B)σcr局≥σcr整(C)σcr局

6、。(A)构件截面类别、两端连接构造、长细比(B)构件截面类别、钢号、长细比(C)构件截面类别、计算长度系数、长细比(D)构件截面类别、两个方向的长度、长细比20、如图所示钢梁,因整体稳定要求,需在跨中设侧向支点,其位置以_C__最佳方案。21、确定梁的经济高度的原则是。(A)制造时间最短(B)用钢量最省(C)最便于施工(D)免于变截面的麻烦22、实腹式轴压杆绕x,y轴的长细比分别为λx、λy,对应的稳定系数分别为φx、φy,若λx=λy,则。(A)φx>φy(B)φx=φy(C)φx<φy(D)需要根据稳定性截面分类判别23、为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在杆件截面面积不变

7、的情况下,杆件截面的形式应使其面积分布___(A)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处  (B)尽可能远离形心(C)任意分布,无影响  (D)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剪切中心24、下面的___情况应将其设计强度进行折减。(A)动力荷载作用的构件(B)单角钢单面按轴压计算稳定的构件(C)有应力集中影响的构件(D)残余应力较大的构件25、验算工字形组合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时,计算公式中的长细比为___。(A)绕强轴的长细比(B)绕弱轴的长细比(C)两方向长细比的较大值(D)两方向长细比的较小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