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

ID:58862869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2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_第1页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_第2页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_第3页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_第4页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管仲安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作者于2008年2月~2008年7月对4例藏毛窦术后患者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国药准字Z,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换药,与前期(2003年~2005年)治疗的4例进行回顾性对比,感到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将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换药的一组称为试验组,将常规换药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共8例,均采用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病例特点介绍如下。1.试验组病例特点病例1:倪某,男,17岁。因复杂性肛瘘术后溃口不能愈合1年,于2008年3月21日入院。

2、患者身高184cm,体重116kg,背部、肛周多毛,高中2年级学生。家族中其他人无相关疾病。患者1年前发现肛门后部肿痛,影响坐立,在青岛某医院“肛周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3个切口,有2个不能愈合。溃口距肛门缘约7cm的骶骨背部正中线偏右处,2×2×1cm及1×1×1cm,边缘平塌,中央凹陷,呈暗红色,按压有脓水溢出。在距肛缘约4cm的尾骨背部正中线附近发现3处针尖大小的褐黑色凹陷点,呈集簇状。细探针从溃口探入,向肛门方向进入3cm,经凹陷点探出。临床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腰麻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切除时见窦道内长约2

3、cm毛发2根,细软直长,纵向整齐排列,无根。切除病理标本示炎症。术后清洁后复方黄柏液涂剂浸泡的脱脂棉湿敷换药,日2次。25天伤口完全愈合。1月后复诊未复发。病例2:闫某,男,23岁。因左臀部溃口,流血水,反复发作1年半,2008年3月17日入院。患者身高177cm,体重90kg,全身多毛,工人。家族中其他人无相关疾病。患者1年多以前发现肛门左后肿痛,不能坐卧,在某医院按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后切口愈合10天后破溃。对溃口清创后缝合,第5天切口破溃,未愈。溃口距肛门缘约7cm的骶骨背部正中线偏左处,1×1×2cm,边缘平塌,

4、中央凹陷,呈暗红色。在距肛缘约5cm的尾骨背部正中线附近发现洞状溃口。细探针检查两溃口相通,沿正中溃口向头部方向有明显窦道。临床诊断为骶尾部窦道,术后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腰麻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袋状缝合切口约2×2cm切除时见窦道内一梳毛发,纵向整齐排列。切除病理标本示结缔组织性炎症。术后清洁,复方黄柏液涂剂浸泡的脱脂棉湿敷换药,日2次。30天伤口完全愈合。随访1月,未复发。病例3:王某,男,24岁。因骶尾部溃口,流血水,反复发作不愈合1年6个月,2008年6月2日入院。患者身高186cm,体重120kg,背部、肛周多

5、毛,山师大2学生。1年前发现肛门部后位肿块,在当地县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1月切口不能完全愈合。排除结核、糖尿病等疾病,CT检查未发现与骶尾骨相关。溃口距肛门缘约5cm,紫暗色,有血水流出,约2×1×2cm。探针检查与周围及肛门内无关。距肛门缘约7cm的骶骨背部正中线处结痂,时溃时愈。在距肛缘约5cm的尾骨背部正中线附近发现一洞状溃口,周围可见针尖大小的褐黑色凹陷点。左后臀部皮下肿块,较硬,与正中溃口相连。细探针从溃口探入,向头部方向及肿块方向各进入3cm。临床诊断为肛周大汗腺炎、骶尾部藏毛窦,术后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腰

6、麻下行窦道切开、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切除时见窦道内暗红色胶冻状物,未发现毛发。切除病理标本示窦道纤维增生、炎症。术后清洁,复方黄柏液涂剂浸泡的脱脂棉湿敷换药,日2次。35天伤口完全愈合。随访1月,未复发。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藏毛窦术后的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管仲安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作者于2008年2月~2008年7月对4例藏毛窦术后患者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国药准字Z,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换药,与前期(2003年~2005年)治疗的4例进行回顾性对比,感到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将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换药的一

7、组称为试验组,将常规换药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共8例,均采用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病例特点介绍如下。1.试验组病例特点病例1:倪某,男,17岁。因复杂性肛瘘术后溃口不能愈合1年,于2008年3月21日入院。患者身高184cm,体重116kg,背部、肛周多毛,高中2年级学生。家族中其他人无相关疾病。患者1年前发现肛门后部肿痛,影响坐立,在青岛某医院“肛周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3个切口,有2个不能愈合。溃口距肛门缘约7cm的骶骨背部正中线偏右处,2×2×1cm及1×1×1cm,边缘平塌,中央凹陷,呈暗红色,按压有脓水溢出。

8、在距肛缘约4cm的尾骨背部正中线附近发现3处针尖大小的褐黑色凹陷点,呈集簇状。细探针从溃口探入,向肛门方向进入3cm,经凹陷点探出。临床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腰麻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切除时见窦道内长约2cm毛发2根,细软直长,纵向整齐排列,无根。切除病理标本示炎症。术后清洁后复方黄柏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