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

ID:58954546

大小:45.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7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师推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3、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2、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辽、西

2、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2、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3、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北宋与辽、西夏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名校名师推荐⋯⋯⋯⋯⋯⋯⋯⋯⋯⋯⋯⋯⋯⋯⋯⋯⋯⋯⋯1、导入新课:史料回顾: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见第2张PPT。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北宋加

4、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辽宋“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的关系第一篇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师: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七岁,赵策划兵变。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见第6张PPT。课件展示: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见第7张PPT。课件展示:北宋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见第8张PPT。教师补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设立中书门下,管理行政;设立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管财政。各自的长官都要对皇帝

5、负责,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见第9张PPT。师:杯酒释兵权——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锅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见第1

6、0张PPT。学生讨论: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大将交出“权”、“钱”、“兵”即行政权、财财权、兵权。课件展示: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1、发展科举,增加录取名额,扩大文官;2、文官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待遇在武将之上;3、平时军权有文官主持,战时武将领兵出征,结束后须交回兵权,见第11张PPT。学生活动:上台自我讲述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见第12张PPT。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述。师:重文轻武政策的利——1、读书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发展,社会科技文化繁荣。2、有效防止2⋯⋯⋯⋯⋯⋯⋯⋯⋯⋯⋯⋯⋯⋯⋯⋯⋯⋯⋯⋯⋯⋯⋯名校名师推荐⋯⋯⋯⋯⋯⋯⋯⋯⋯⋯⋯⋯⋯⋯⋯⋯⋯⋯⋯武将佣兵

7、自重,割据政权,维护社会稳定。重文轻武政策的弊:消弱军队战斗力,导致委屈议和。过渡:北宋与辽的战与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辽宋“澶渊之盟”。第二篇章:辽宋“澶渊之盟”师:介绍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见第14张PPT。课件展示: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契丹国,定都上京。见第15张PPT。课件展示:介绍耶律阿保机——汉名刘亿,辽朝开国君主,出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他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