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

ID:5912664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8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_第1页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_第2页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_第3页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_第4页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地震被人誉为群灾之首,地震预报被人称为整个人类的重大科学难题,中国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曾给人类带来希望的曙光,唐山、阪神等地震的漏报又使人们陷入绝望的深渊。一些国际著名地震学家曾断言、至今仍有许多学者还坚持“地震不能预报”,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谈震色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地震及地震预报:1地震基础知识;2地震前兆;3地震预报发展历史;4现代地震预报及其面临挑战。一地震基础知识1什么是地震?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

2、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造成了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做缓慢运动,在这些巨大力量的长期作用下,有些岩石会发生倾斜、变形,当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足够大时,一些本身比较脆弱或有些轻微裂隙的岩层就会在这种力量下产生剧烈的震动,这样地震就发生了。2地震基本术语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

3、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有关地震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假说: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

4、,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裂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3地震带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

5、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二地震前兆由于科学发展和宗教的影响,古代人通常将地震视为“天罚”,认为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往往是皇帝失德或者当地风俗败坏,引起天神震怒,从而降祸人间以示惩戒。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

6、息。我们把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联的现象称之为地震前兆现象。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如古书《隆德县志》上就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称为"地震六端",对地震前的天气异常,海啸、地光、地震云等前兆都作了精辟的概括。常见的地震前兆如下: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7、。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地光:指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以白里发蓝的为多;其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伏,也有是电火花似的。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很短,瞬时即逝。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地下水异常:指由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升降、泉水流量变化、水质和水温变化、水中气体浓度变化,以及通过包气带逸出地下水、气异常现象的总称。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

8、水温的突然变化。天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应力的积累加强和集中释放,导致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粒子流和热电流,这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后附着于大气微粒子,成为天气中水气的凝结核心,并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