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

ID:59336278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04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1页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2页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3页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4页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

2、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3、湿热证:腰腿痛

3、,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方

4、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15g桑寄生30g杜仲12g牛膝20g党参20g当归12g熟地黄15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10g茯苓12g细辛3g防风10g秦艽10g蜈蚣3条乌梢蛇6g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3、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组成:川芎10g独活15g当归12g白芍10g地龙6g甘草6g秦艽12g羌活12g防风10g白芷9g黄芩9g白术12g茯苓12g生地15g熟地15g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4、肾虚证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阳虚证方药:右归丸加减。组成:山药20g山萸肉9g杜仲12g附子6g

5、(先煎)桂枝12g枸杞子15g鹿角胶12g当归10g川芎12g狗脊15g牛膝20g川断12g桑寄生30g菟丝子10g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阴虚证方药:左归丸加减。组成:熟地20克山药12克(炒)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川牛膝12克菟丝子12克鹿胶12克(敲碎,炒珠)龟胶12克(切碎,炒珠)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二)中医外治治疗1、针刺治疗:主穴:腰夹脊环跳委中昆仑阿是穴配穴:寒湿腰痛命门腰阳关瘀血腰痛膈俞次髎湿热腰痛曲池合谷肾虚腰痛肾俞太溪2、推拿治疗腰痛推拿: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手法说明:(1)、松解类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

6、、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转扳法、其他特色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

7、盘突出、病情较重,有明显神经受损、典型手术适应征者,禁用手法治疗;(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拔罐:适量,每次10分钟,每日一次。4、中频药物导入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仪器将中频药物导入和中频按摩溶为一体。中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5、

8、物理治疗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6、牵引治疗7、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可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