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

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

ID:597557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_第1页
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_第2页
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_第3页
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便秘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解除中风患者便秘的方法,避免便秘可能诱发的危险。方法:采取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的方法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40例。结果:40例中风患者接受治疗后,痊愈率40%,好转率52.5%,未愈率7.5%。结论:对中风患者采取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的方法治疗便秘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值得推广。关键词:中风;便秘;耳穴贴压;按摩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增加了疾病的死亡率,且发生率较高,达30%~60%[1,2]笔者就近1年来应用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治疗的40例

2、中风便秘患者的情况做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中风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1~82岁。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大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大便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4多伴有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1.3治疗方法1.3.1耳穴贴压选择主穴大肠、三焦、皮质下、直肠,配穴交感

3、、脾、肾、肺,每次选穴5~6个。操作:耳廓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用探棒在所取耳穴区域内取穴,用一次性王不留行籽贴贴于耳穴上,用示、拇指循耳前后按压使局部有胀、热、痛感且患者能耐受为度,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按压刺激,每日5次,每次约5min。避免胶布潮湿或污染,避免用力过大,以防止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每次贴一侧耳廓,两耳交替进行,2日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1.3.2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膝,腹肌放松,用拇指点揉中脘、天枢、大横穴,每穴约2分钟,以感到酸胀为佳;沿顺时针方向摩腹约10分钟,两掌重叠,按于脐上(顺序从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4、循环往复)按摩时无需压力过大,但要紧贴皮肤,每日晨起和临睡前各一次。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关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解除便秘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对于不习惯卧4床排便的患者可抬高床头或使用坐便椅协助排便;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坚果、蜂蜜等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加强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养成定时、及时排便的习惯。1.4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痊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②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③未愈:症状无改善。2结果临床

5、痊愈16例,占40%;好转21例,占52.5%;未愈3例,占7.5%,总有效率92.5%3讨论4中风患者由于卧床、活动减少、饮食和排便习惯改变等原因,使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发生。常伴有头晕、腹胀、腹痛、烦躁不安等,患者用力排便,还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或导致脑出血发生,所以保持大便通畅,对中风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耳穴贴压疗法通过刺激耳穴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所选穴位大肠、直肠穴可通调肠腑、顺气导滞;三焦为元气运行的通路,可化气输精,促进运化;皮质下、交感穴可调节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促进排便反射兴奋性,增强调肠通便之功;肺与大肠

6、相表里,取肺穴可益肺润肠;气虚加脾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以健脾益气;肾开窍于二阴,并司二便,肾气充足则气调便通。腹部按摩起到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行气通腑的作用,可直接增加肠蠕动以治疗便秘。中脘为胃之募穴,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胃肠同治,可通降腑气,以助大肠传导之力;大横穴有宽中、理肠之功效。耳穴贴压结合腹部按摩作为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重在调整脏腑功能,行气通腑,标本兼治,对中风病人的生命体征无不良影响,一般不受病人身体素质的限制,经护理人员指导后患者及家属能够参与其中,促进疾病康复。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7、:[1]苏永静,张振路,张小燕,等.卒中患者便秘影响因素分析及函数预测模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9):415-418.[2]何国平,喻坚主编.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