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ID:5982606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30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1页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2页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3页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4页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文章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和高等教育在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树立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树立学生主体性学习思想,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创造能力主体性[作者简介]李琰(1970-),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商业

2、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学。(河南郑州45004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17-02一、引言9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国际交往和合作更加紧密,知识、技术的扩散速度加快,经济发展呈加速度,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成为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资源的依赖性不断降低,人才和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只有拥有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才能在竞争

3、中处于优势地位。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要求劳动者必须破除常规型、收敛式思维方式,拥有创新型思维方式。在人才培养上,高等院校担负着重要职责。如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二、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然后才有动力去构建创新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形成创新模式,不断地去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想,使之转化为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创新型人才应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基础和起

4、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被迅速更新,智力、创造力的竞争是白热化的状态,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不会有广博的知识面,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作为创新型人才,不仅要继承和掌握过去及现有的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期推动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时刻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拥有开阔的视野,不断创新。92.敏锐的创新意识。创新活动来自于人主动创造的热情,它需要有内在驱动力。敏

5、锐的创新意识是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内在动力,也是人持续创新的保证。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见微知著地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及时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新人才具有的创新意识可以使他们敢于打破各种陈规陋习,善于逆向思维和怀疑思维,具有敏锐的质疑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判断性思维能力,而且能够综合地运用这些能力。在运用这些能力对事物进行判断时,创新型人才能够客观辩证而又多层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敢为人先,勇于标新立异。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在对事物进行分析

6、、综合和判断时才能做到独辟蹊径,进而产生新颖、独特并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93.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是对已有知识的发展,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创新型人才要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所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心理学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同化原有知识并形成新观点、新概念。知识结构越合理,拥有的知识质量越高,创新

7、就越容易,创造力就越高。只有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才能增强创新型人才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创新的规律和方法,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必须具有对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研究表明,有重大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除了专业知识非常雄厚外,大多还是兴趣广泛或者研究过他们领域之外的知识的人。4.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合作的能力。创新活动是一种大胆怀疑,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个人见解进而不断探索的活动。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败,创新型人才应当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态,要充分认

8、识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失败是客观存在的。创新型人才还要具有团队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研究层次的深化,研究领域日益显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一大特征,这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促使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产品的出现。因此,创新的过程,既是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他人合作实现创新目标的过程。三、高等教育在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经济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来自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