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

ID:61331631

大小:175.00 KB

页数:87页

时间:2021-01-25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_第1页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_第2页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_第3页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_第4页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机化用新技术及新机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技术前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应用先进农艺的桥梁和纽带,在降低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州区是个农业大区,自2004年11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农民们千百年来的梦想“耕田不用牛,收割不用镰”已成为现实。农业机械的发展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甘州区“都市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4年到2014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

2、实施,甘州区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年增加1.5万千瓦以上,是农机化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止2014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3.5万千瓦,拖拉机1744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343台,小型拖拉机12104台),配套农机具达到44875(件),农机总值达到7.11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5.38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2.45亿元;全区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民机手已达到39806人。农机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为了帮助我区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干部、农民朋友、农机户学习掌握农机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广泛推广适应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掌握农机具的使用、调整、保养、维护

3、与安全操作,由甘州区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工程师许吉明同志编写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技术》,希望能对广大农机工作者有所帮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甘州区农机局许吉明第一讲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它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改革,主要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主要是彻底取消铧式犁的耕翻),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有25cm以上的根茬,地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用化学结合机械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抑制农田表土扬尘,蓄水保墒,提高土

4、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成本,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保护性耕作包括四项关键技术:一是免耕播种技术。是除播种之外不用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秸秆覆盖的土壤中;二是田间留根茬或秸秆覆盖技术。将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根茬固土,有利于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减缓土壤水份无效蒸发和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利用除草剂或表土作业来控制杂草;四是深松技术。在地表覆盖秸秆的情况下使用深松机进行松土,一般2-3年深松一次。1、免耕播种技

5、术。是利用具备联合作业功能的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深施化肥、喷施除草剂、覆土等项作业,并保证播种作业质量达到预期的作物产量的农艺要求。它是一种旱作农业措施之一,具有明显保持水土和抗旱效果,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2、田间根茬和秸秆覆盖技术。是指在作物收获后地表留有25cm以上的根茬和30%以上的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它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没有秸秆或根茬覆盖就谈不上保护性耕作。下茬作物种植时利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有覆盖物的农田,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作用,覆盖物腐烂后可显著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活化土壤,保持地力

6、常新。3、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保证覆盖田农作物正常生长,主要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病虫草害对农作物的危害。①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一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和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药作业。②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除草剂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后出苗前,一般用带有除草剂的喷洒装置的播种机,在播种作业的同时将除草剂喷施留茬覆盖地表。4、深松技术。深松机由于动土量小,基本不改变耕层结构和地表覆盖物,其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

7、打破犁底层,增强农田土壤的降水渗入能力。减少翻耕后裸露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①局部深松。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一是深松作业最好在土壤含水量15%-22%时进行;二是作业要求:宽行作物(玉米)间隔40-80cm深松,最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深松时间应尽早作业,玉米作业不应晚于5叶期;密植作物(小麦)也可以局部深松,深松间隔40-60cm,深度在23-30cm;三是配套措施:条件适宜的地区在作业中应加施底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