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

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

ID:61613606

大小:67.6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_第1页
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讨论以“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和“火郁发之”为指导思想的毫火针疗法在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人(毫火针+常规西药组)和对照组30人(普通围刺+常规西药组)。皮损部位: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疗法(将常规1寸毫针针体烧至红亮,于施术部位迅速点刺),对照组采用普通围刺法;远道取穴:夹脊穴、支沟、后溪、足三里、阴陵泉(常规针刺平补平泄);1日治疗1次,10日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疗程。两组均行常规西药治疗:盐酸伐昔洛韦口服:500mg/次、

2、2次/天,维生素B1口服:10mg/次、3次/天;10日为1疗程,共行1个疗程。试验过程中,对疱疹综合疗效评分、止疱时间、结痴时间、脱痴时间、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即刻镇痛效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于试验第30、60、90天进行随访,观察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基本情况比较:纳入病例60例,实际完成60例,无脱落项。两组在年龄、性别、基本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起疱时间、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前疱疹综合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止疱时间:治疗组平均时间为3.79±1.78天,对照组为5.28±1.86天;结痂时间

3、:治疗组平均时间为6.38±1.69天,对照组为8.71±3.01天;脱痂时间:治疗组为14.97±4.50天,对照组为18.39±3.53天;以上各结果经统计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疱疹综合疗效评分: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14.78±3.53分,治疗后为1.65±1.53分,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4.44±2.89,治疗后为4.36±1.89分;组内治疗前后疱疹综合评分差值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疱疹改善情况良好;两组间治疗前后疱疹综合评分差值比较(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效果上优于

4、对照组。疼痛观察项方面:疼痛强度(va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为62.66±18.0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为54.06±14.97分。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得到有效缓解;两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疼痛强度的缓解效果上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为54.79±3.15,对照组为41.01±3.20;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治疗组为3.50±1.45天,对照组为5.34±2.77天;疼痛持续时间:治疗组为14.60±13.33天,对照

5、组为25.56±10.68天;即刻镇痛效应:治疗组为2.56±0.86min,对照组为4.77±1.67min;后4项观察项目,结果经统计分析(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别意义,治疗组各项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疱疹观察项方面:在PHN发生率、和耐受性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即两组差异不明显。综合以上各观察项目结果来看,毫火针疗法和普通围刺疗法在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方面均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但是从以上各项观察项统计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毫火针疗法各项疗效指标要优于普通围刺疗法。结论:毫火针疗法可以更快停止水疱增多,加快皮损结痂和脱落,止痛速度更快,对疼痛的改善显著,尤

6、其在即刻镇痛效应方面效果显著确切,在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具有较高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