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

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

ID:61660881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7

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1页
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2页
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三点:一、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标准。应该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当然,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每

2、一节课中有机地渗透。现在常见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时,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少方法的指导。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段,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

3、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二、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当,采取恰当的方式,提出合适的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生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置疑。传统的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地走出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对于学生

4、的置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课堂提问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

5、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应通过梳理逐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全国小语会曾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全国第二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会上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王文丽老师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就设计了一组这方面的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可以读懂,哪些地方弄不明白,请分别做上记号,并说一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如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分钟过后:生1:我读懂的地方是:看见人行道上有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师:你读懂了这个

6、小男孩的年龄。生1:我不懂的是:“列宁格勒”是什么意思?生2:我读懂了“打量”这个词的意思是“仔细看”,不懂的是“摆弄”“吩咐”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生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要见小男孩?(直切中心)生4:高尔基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生5: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这个问题提得好)生6: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师:这个学生很善动脑筋,涉及到课文外的问题。(及时鼓励)生7:小男孩为什么会哭着走了?生8:小男孩“摆弄”的是高尔基还是照相机?(学生笑,老师则给以肯定,很好!)师:以上这些问题,有谁

7、能帮助解决的吗?生9:“列宁格勒”是地名。生10:“哭着走了”是小男孩为自己的粗心后悔。师:还剩下5个问题,你们认为应先解决哪个问题,后解决哪个问题?请大家把它编上序号,我们就按序号授课……(尊重学生的意见,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难看出,王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上设计的一组问题,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争先恐后地质疑解难,而老师则抓住学生最费解或最想了解的问题梳理成序,并以此为授课线索进行教学,改变了那种把教学过程看作执行教案过程的错误观念,改

8、变了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结构,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不让学生置疑,如何引导学生置疑,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问题,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这意味着教师应重新确立自己的课堂地位和工作角度;教师应开始退出课堂主角,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2.课堂上还要注意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新课程提倡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