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

ID:61698551

大小:126.9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3-10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_第1页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_第2页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_第3页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_第4页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要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知识产权转化与技术产业化一直是国家实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发达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来看,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统计,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上升到50%,目前已高达60%~80%。而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仅有39%,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科研院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现阶段,高校科研部门往往是先产出

2、专利,再拿着专利去寻找市场,结果却往往是四处碰壁。而我国大量企业受资金、科研人才的限制,仍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从高校引入专利并实施商品转化仍是我国多数企业实现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专利产生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研成果商品化率尚不足10%。由于现有科技知识产权转化模式的制约,导致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无法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使得大量科研产品成为游离于市场之外的“无用”成果,造成了科研资金、人员精力的极大浪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

3、知识产权管理与转移服务,是改变当前现状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我国建设最早也是目前发展比较好的网上技术市场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合办,由浙江电信公司承建的。该网站于2002年10月正式运行,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现浙江大学代技术市场。它以买方需求拉动卖方参与竞争,以企业难题招标为龙头,优化科技招投标活动。政府通过科技资源、科技政策的引导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促进企业难题招标活动的有效实施,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注意力引向了企业。在该网站运行

4、的最初3个月,在线企业就已经达到3035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达34356家,共发布技术难题招标项目7826项,提供研发经费50.1亿元,签约项目1855项,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可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我国科研事业、甚至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浙江大学虽然在各地建立了30个技术转移中心,2009年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企业合作项目也在3000个以上。但这与我校拥有的知识产权绝对数量相比,还是太少。高校和企业之间供需信息交流不通畅,

5、已成为制约我校与企业技术合作的一个瓶颈;因此建立一个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对于帮助学校科研人员掌握企业技术需求,帮助企业寻找技术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技术的转移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建设目标及意义有鉴于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较成功的经验,我校应建立起自己的网上技术市场(即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依托浙江大学科研优势、技术资源、学科特长及其他创新要素,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与政府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中介机构、专利事务所、法律事务所、风险投资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共同

6、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可为教师提供与企业交流互动的新渠道,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的开放式沟通,优化学校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不仅有利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凸显浙江大学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提高地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该平台建设,实现如下目标:(1)建立学校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管理。对于专利,希望借助平台能实现从提出申请到实施转让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创造价值,更好地实施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另外对不能获得专利权的知识产权

7、,希望借助平台能沉淀积累下来,丰富学校知识产权。(2)盘活学校知识产权,深度挖掘经济价值,以行业科技发展为导向,集成我校相关技术和其他单位技术,夯实工研院产业支撑平台。(3)整合风险投资公司、专利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资源,实施打包转让和转化提升我校知识产权附加值。(4)汇聚优质企业资源,丰富科研项目来源渠道,构筑战略合作企业库。同时为企业了解浙大,寻求科技支撑提供便捷的新平台,加快学校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数据建设的可行性科研院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07年初正式上线,经过

8、一至四期的分阶段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同时,学校已建立了全校性的中心数据库以及数据交换平台。这为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获取条件。2、技术的可行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储技术、通讯技术、身份识别与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浙江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成熟的数据存储、互动交流、信息安全技术保证。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