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

ID:6225423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7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_第1页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_第2页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_第3页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_第4页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并呈现出毕业人数剧增、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不难、择业难”等特点。本文从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一、前言1999年是我国大学扩招的第一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地走进了“大众化”阶段。2003年,当首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期。自此,俗称“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

2、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使我国众多家庭教育投资比例严重失衡,更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二、当前就业形势及特点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带来毕业生人数的剧增9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30%,按照国际上15%的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

3、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按照按70%左右的就业率估算,全国至少有200万名毕业生要面临“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逐渐突出,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在地区结构上,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如

4、:会计、金融、国际贸易等,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后未就业就先失业。在学历结构上,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93.“就业不难、择业难”现象较普遍“就业不难、择业难”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造成的。一方面,大学生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个人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从而导致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这两种情

5、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通过不断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来完成。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1)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扫除体制性障碍9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由“统包统分”转变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比如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

6、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深化就业制度改革,逐步的取消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2)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目前,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及一些偏远地区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政府部门应该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

7、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3)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9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要唯学历论,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硕士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装点门面;亦不要唯经验论,将刚毕业缺乏实际工作

8、经验的大学生拒之门外。用人单位应该根据企业岗位的性质、特点以及对人才层次的要求,合理配置人才,置换冗员。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