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ID:623974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3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4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所谓“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随着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关键词】因素步骤解决问题一、影响学生盲目解答应用题的两个主要因素1、一种是内因,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5小学低段年级(1—2年级)学生盲目

2、解答应用题两种常见情况:看数字做题和看个别词语做题。经我们低段年级数学老师平时的观察和在学生的作业中调查发现,除少数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外,多数学生做应用题往往是只读一遍题目,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的。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看数字猜出来的。如:看看两个数加起来等于一百多了,就不对了,肯定是用减法做了。因为小学第1——3册只学到百以内的数。类似的题目有“飞机场上有13架飞机,飞走了8架,现在有多少架?”这是第1册数学书上的一道题目,因为这时学生只学了20以内的数,所以学生一看13和8这两个数就会想用加法做肯定不对,于是就用减法做了。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个别词语做出

3、来的。如:在求相差数一类的应用题时,学生看到“少”就用减法做,看到“多”就用加法做,可是到了正题和反题混合时,就分辨不清何时做加何时做减。2、教科书上的应用题编的不尽合理,以至误导了学生。一年级时的应用题有大部分习题只要看关键的一二个词语就可以做出来,而二年级时的应用题有大部分可以看数字做的。这样做的正确率也很高,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不读题目、未经思考而做题的习惯。一旦这些凭借的数字和词语都不起作用时,错误率就大大提升。二、具体实施步骤5如何克服学生思维的缺陷和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呢?第一,教师在上应用题时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慢慢地从具

4、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中来。第二,教师要多补充一些不能看数字或看个别词语做的习题,对容易混淆的题目要多加区别。第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讲讲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讲出道理才能算你懂。但归根结底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理解题意,那么,不管题目千变万化也能做得出来。可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呢?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看老师分析时是懂的,可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又不会照老师刚才分析的那样去充分理解了题意再做。怀着侥幸心理,猜谜式地做题,根本没有学会分析思考。那么,怎样逼迫学生去分析思考呢?那就得逼迫学生把脑子里想的在题目上表现出来,把解答应用题的过程

5、进一步细化,程序化。⒈重视问题的预设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还需要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找规律》教学: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教师:(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另外一位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教学就比较

6、流畅。教师: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于是,同学们就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了规律.2、注意问题的引导5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很顺利,有时会被卡住,教师适当的点拨,进行问题引导,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会让学生得到启发,会使交流不断深入。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

7、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二)善用课件、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集声、光、色、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功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向学生展示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情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5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