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

ID:1121337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1页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2页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3页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4页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标准的制度、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更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教育以及制度创新等,是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

2、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5实际上,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是在问号中产生的。多少人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多少人见过蒸汽顶壶盖。唯有瓦特从此发明了蒸汽机……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

3、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善思好问的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几点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

4、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5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

5、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大胆的去问。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

6、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台湾师范大学的赵宁博士在美国大学当助教时,给20余名学生教授传播学,起初,面对美国学生狂轰滥炸的提问,他常常不知所措,后来他总结出屡试不爽的三招:第一招,有5人提问时,他立刻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

7、怎么没想到这一点?”。第二招,笑容满面地面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第三招,清清喉咙说:“由于时间有限,我来总结一下。第一,正如A君所讲这般这般……第二,正如B君所讲这般这般……第三嘛,C君的话我就不重复了……”我想赵宁博士此举的用意非常清楚,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承认并接纳他们不同的认知特点、思想观点、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先设定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而当我们遇到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用鼓

8、励的口气说:“我们一起再请教别人,或翻阅课外书,看谁有本事先弄明白,好不好?”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还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爱问”。5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一开始先跟学生做个“拍手游戏”,我要求: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