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

ID:63476739

大小:72.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9-09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_第1页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_第2页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_第3页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_第4页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doc8页)(正式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引妙读潺溪流,感忸出新渐泉涌——小议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单位:天津市宝垠区景苑小学姓名:焦希稳巧引妙读潺溪流,感悟出新渐泉涌——小议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索内容提要:本论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为理论依据,提出了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古诗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设计理念。并从巧引入境、以读为本、以疑激学、感悟出新等四个方面对小学古诗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构建。关键

2、词:巧引入境以读为本以疑激学感悟出新论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从这一点包含的内涵来看,它要求施教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以及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既教书,又育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譬如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作为施教者,就不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就词解词、就句释句上,而是从“教师讲解”转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3、”。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深悟古诗文的意境,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陶冶情操,热爱祖国文化的目的。正如叶圣陶说的:古诗的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对语文科研课题研究的体会,针对古诗文教学特点,探索出以“巧引入境,以读为本,以疑激学,感悟出新”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一、精心设计引课,激发情趣,巧引入境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入情入境,这是施教者首先应对的问题,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怎样迅

4、速地让学生入情入境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角度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引课,通过巧引多变的手法,把学生带入其中。其次引课要科学简明,独特新颖,在引课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入境。在这个环节教学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引入,猜谜语引入,播放场景引入,介绍作者引入等。对于采用什么样的引用方法比较好,这与古诗的格律内容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叙事性比较强的诗文

5、,通常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如《游子吟》、《赠汪伦》、《寻隐者不见》等;对于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通常可以采用猜谜语引入、播放场景引入。如《望洞庭》、《小池》、《咏柳》等;对于思想性比较强的古诗,可以采用介绍作者引用法。如《示儿》、《石灰吟》、《竹石》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我们可以利用媒体一一多媒体和网络媒体,特别是利用超媒体,将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使文字内容、图形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但是这里有一

6、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引入新课,作为施教者都要以学生为本,切实考虑到学生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会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入情入境。二、以读为本,陶冶情操《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读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涵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朗读的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敏感的表现。因此,施教者在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本,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而这里所说的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要一遍有一遍的

7、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古诗文的教学,要把朗读放在突出的地位,要让学生的情感在读中酝酿,在读中升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总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的感觉来思考事物的。”故此只有给学生“音美”以“感其耳”,方能以“意美”“感其心”。显而易见朗读不仅可使课堂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进入意境,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简言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倡导探究性朗读和创造性朗读,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笔者认为在这一教学环节上

8、,我们不妨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听读欣赏法。实践中常碰到这样的事,学生特别喜欢听配乐朗读,而且听得津津有味。脑科学与心理学研究以及暗示学研究证明,有音乐伴奏的教材较之没有音乐伴奏的教材,其记忆的效率提高2.17-2.50倍。听读欣赏法的教材由文字教材、配乐朗读磁带、音像图片组成。其操作要领是:第一步先让学生听乐曲伴奏下的诵读;第二步让学生一边听无配乐的朗读,一边轻声跟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