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ID:6421896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3

《赤壁赋》说课稿_第1页
《赤壁赋》说课稿_第2页
《赤壁赋》说课稿_第3页
《赤壁赋》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赤壁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下面我将按照说设计理念、说教材理解、说目标设置、说学生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的程序说一下我对《赤壁赋》教学的安排。一、说设计理念:新大纲既肯定了语文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的人文性。因而古代散文的教学要注重积累、诵读、感悟和熏陶,使学生在积累相应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古代名篇全方位的感染,提升学生的感悟品质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二、说教材理解:《赤壁赋》这篇课文是

2、苏教版高一年级,这篇文章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以苏子与客“泛舟赤壁”写起,先后展示了客人们游赏尽兴而“扣舷高歌、以洞箫而和”,客人关于“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悲观失落的感受以及苏子对同一哲学命题的乐观豁达的看法,文章最后收于宾主尽欢“不知东方之既白”的畅达痛快之中。行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样的文章让人不忍释手,读之遍觉“天高地阔,洒脱旷达”;读之便觉有文化的精灵在不知不觉间便潜入到人内心最柔软最深刻的去处。读罢能使

3、人顿觉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对得失对爱憎对顺达对逆境有了更深刻更坦荡的认知。三、说目标设置:1、知识目标(1)重点字词梳理(2)了解文体特点(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能力目标⑴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其情其景。⑵把握优美意境,理解深邃命题。⑶美读赏鉴结合,追思文豪风采。3、情感目标用辨证的思想看待生活,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4、教学重点⑴理解积累文言知识⑵理解作品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人生境界。教学课时:三课时四、说学生学情:高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

4、言知识,所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的相互探讨,关键时刻老师的及时援手,他们具备读出这篇文章的精妙处的基础和能力;但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学生能感觉到美但到底因何而美却不一定感觉清晰,并且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这种哲学思索对于相对单纯的高一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在少数同学的心中还会激起相反的看法。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五、说教法学法:充分预习——多遍诵读——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发散思维——读写结合多遍诵读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不断深化细化,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合作,以学生来

5、带动学生,使大家共同进步,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良好灵动的思维品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是一种双赢的训练方式。教师的意义在密切关注,必要的时候予以关键的引导,导演学生活动,使每个个体的学生都能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六、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内容完成知识目标:1.重点字词梳理;2.了解文体特点;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合作研讨为辅。相关资料链接:1.了解作者2.乌台诗案3.本文写作背景4.关于赋的特点以上资料以教学案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把握

6、文本外的知识或和文本有关的表层知识,这些准备工作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5.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落实文言知识积累目标。6.训练诵读注意读音、节奏,以读来带动知识积累,培养对文章的初步感觉。7.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文言知识体系的构建。⑴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商量解决。⑵翻译重点语句,注意词句的特殊用法8.课堂检测,巩固落实。一)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二)翻译重点句子9.板书安排:板书重点文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第二课时内容完成能力目标:1

7、.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其情其景;2.把握优美意境,理解深邃命题和情感目标。1.导入以对苏东坡的评价导入,他既是少有的大才子,又是众名家公认为拥有最完美人格的中国文人。他是伟大的,也是可爱的。2.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展开思考,考虑问题,在尊重学生阅读接受的客观过程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写了什么“的基础上完成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其情其景的目标。A以段落为单位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写了怎样的场景?B每个场景中所传达出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后形成板书:场景情感基调一、泛舟赤壁图乐二、悲歌吹箫

8、图悲三、客发悲慨图戚四、苏子劝慰图乐五、宾主尽欢图喜3.深入研讨,该环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解决“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带动学生对文章的深入具体理解和把握意境。文章所展示的五幅场景体现出情感呈现“乐——悲——戚——乐——喜”的起伏变化,再读课文,探究为什么乐?——为什么转悲?——为什么戚然?——为什么又转乐——为什么喜?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把握优美意境,深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