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ID:662339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0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_第1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_第2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_第3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原诗】宣州①谢脁楼饯别校书②叔云③唐李白弃④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⑤。蓬莱文章⑥建安骨⑦,中间小谢⑧又清发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⑩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脁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脁楼,也称北楼。②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读jiào。③叔云:李云。④弃:抛弃。⑤酣高楼:在谢朓楼上畅饮。⑥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

2、。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⑦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公元196年—公元214年)。⑧小谢:指谢眺。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眺为小谢。⑨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眺,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⑩览:同“揽”(苏教版中这个字在原文中即为“揽”)。【翻译】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

3、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鉴赏】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

4、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

5、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

6、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

7、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绿葹盈高门”(《古风》五十一)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

8、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